• 住山

    得闲,回山里老家小住,不由自喜:有老家,且有山里老家的我,是何等幸福与奢侈。 住山年已远。告别快节奏的日常,在山里突然慢下来,如是住在了时间里。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屋一人,都在时间的流里有了经年的色彩与故事,引我叩问时光。 山里,时间很长...

    张金刚 发表于 2021-12-16
  • 场畔记忆

    上世纪90年代前,农村村头还有土广场即场畔,四周围堆放着些秸秆柴草,个别村场畔除夏收专门用来打麦外,一年四季都空闲着。我们村会在麦收后,人们拿起镐把,顶着秋老虎,一镐一镐地刨开瓷实得像铁一样的场畔。 一听到算黄算割的叫声,我们就知道既欢乐又苦...

    高涛 发表于 2021-12-16
  • 放牛

    牛曾经是农家的主要劳动力,犁田耙地等粗重活儿都是由牛来干的。因此,农民把牛当作宝贝来对待。鲁迅先生更是对牛有很高的评价,比如我吃的是草,挤岀来的却是奶,是血俯首甘为孺子牛等。 小时候,我母亲身体不好,村里的干部岀于对她的照顾,安排她饲养生产...

    庞祥艺 发表于 2021-12-05
  • 三个人的大年夜

    那一年,经历了各种人为的心理折腾,父母终于搬进了新房子,我们谋划着要在他们的新房子里过一个小时候那样的春节。小时候的春节,所有的菜肴都是自制的,瓜子是自己炒的,糯米粉是自己磨的,蛋饺是自己做的,猪油汤团的馅心是自己揉搓的。那时候,外婆还在...

    忻之湄 发表于 2021-11-19
  • 家乡的柿饼

    我的家乡位于陕西省富平县,属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我在这片炙热的土地上生长了二十多年,带给我的是熟悉的味道,是青涩的回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秋天随处可见的红彤彤、黄澄澄的柿子,好看极了。每年的深秋,家家户户门前的柿子树折了腰,红...

    党绵 发表于 2021-11-10
  • 捉蝎

    家乡地处关中西府箭括岭脚下,多沟壑土崖,崖面高七尺到两丈不等,皆细密黄土堆积。黄土生五谷,也生蝎子这一毒物。 蝎子天生形貌丑陋。它八足贴腹而生,腹褐色,形似蛛,找不见头,更看不清眉眼,只见前举一对大螯如钳,后拖一根长尾似链。尾多节,伸展卷曲...

    侯宏博 发表于 2021-11-05
  • 大学时光

    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回忆往事,似乎成了一种仪式。回忆是必要的,人应该对自己的过去有一个交代。 时间坐标里,五年太短,应该继续沉淀;二十年又太长,容易记不起来。十年,大概就是最好的时间节点。 十年前的2008年,我走出象牙塔。在长达十年的时间河流里,...

    王远柏 发表于 2021-11-02
  • 蓝围巾

    那天,我的朋友在我家闲坐时说,小城中的最后一片棚户区已经改造完了,还修建了一个很漂亮的广...

    闫耀明 发表于 2021-10-30
  • 捉鼠记

    初秋的一个晚上,我在院子里散步,走第二圈的时候,一只白色的小猫悄悄地跟在我身后,我停下,它停下。 我绕五排楼房走一圈,大概四百米。那只猫跟着我先走了三圈,我站住,它坐下,我蹲在它面前,它也不跑不躲。看着它的眼睛在路灯下闪烁着幽幽的光,胳膊起...

    周书养 发表于 2021-10-21
  • 车和路的变迁

    1965年,我16岁,被分配到丹阳县最东北的大成桥供销社工作。大成桥是由前中后各三块共九块麻条石铺成的平面石桥,桥下是九曲河,两个乡的生产、生活资料全部由县城运入,紧挨河东边两个乡的商贸集散地就是大成桥供销社的大本营。 一条长近百米的L型土路中间...

    王成川 发表于 2021-10-18
  • 犹记当年明月照

    考场上,英语单词全忘了,化学公式背不出,物理的各种作用力怎么也算不清这样的噩梦我经常做,高考的梦魇如一头饿狼狂追不舍,竟然纠缠了我好多年。 回忆整个高中阶段倍觉辛苦和煎熬。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背不完的课文,各种大考小考成绩排名让人精神焦虑...

    黄晓宇 发表于 2021-10-14
  • 妈妈的小尾巴

    为了爱情,小妹远嫁他乡,回次娘家,特别不容易,开车要花两天多时间。自从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她便很少回来,平时都是靠电话和网络视频与母亲保持联系,通报近况,倾诉思乡之情。 去年,怀了二宝的小妹,思乡之情愈发浓烈,索性一咬牙,狠心暂时丢下丈夫和十...

    徐竞草 发表于 2021-10-09
  • 在一朵杏花里赏春光

    母亲打电话来说家里的杏花开了,粉白粉白的,可漂亮了,有时间回家看看吧! 母亲所说的杏花,是老家村西头杏花谷里的野杏花,那里的杏花连成了片,一株一株的杏花肆无忌惮的生长着、盛开着,把村西头那片坡地变成了一个杏花谷。 杏花谷里的杏花开的好看,开...

    杨丽丽 发表于 2021-09-29
  • 青春·晨光·火把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青春年少,我唱着这首歌走向生活。 1959年,初春时节,我被调派到昭通大关县天星区(现称镇)绿南乡凉风坳小学任教。这里是苗族聚居的高寒山区,我心中虽有几分忐忑,但并没有犹豫,便身背行囊,脚蹬草鞋,步行3天来到了凉风坳小学。一...

    刘廉昌 发表于 2021-09-24
  • 乡愁里的王家埠

    有些村庄和人一样,是有记忆的,比如我眼前的王家埠村。 王家埠是江西武宁宋溪镇的一个小村。它背靠巍峨雄伟的幕阜山,面临碧波荡漾的庐山西海,一栋栋青砖红瓦、白墙碧檐的房子错落有致,有如一幅疏淡别致的水墨画,显得美丽而温馨。在我们中国,像王家埠这...

    谢飞鹏 发表于 2021-09-24
  • 那年,全家铆着劲 为我攒学费

    20年前,我经历高考,然后熬过焦心等待的日子,等终于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们全家都高兴到不能自已。 只是高兴没过半天,父母的眉头又趋紧锁。其中原因,身为家里的一分子,我自然心知肚明。这些年,父亲一直在离家很远的一家水泥厂上班,终日奔波,...

    管洪芬 发表于 2021-09-12
  • 记忆中的碎片

    一 认识他,缘于那年的一次采访。 他当时是这座寺院的住持。毕业于闽南佛学院的他,身材修长,身着一袭月白色袈衣,帅气且有那么一点点清风道骨之风他拿出他出家前大学时代的照片给我们看,照片上的他时尚,充满朝气,散发着书卷气。大二时,他放弃了在这所...

    发表于 2021-09-11
  • 旧衣柜里的如烟流年

    随手打开置放一隅的旧衣柜,一件件不再显露新色和青春活力的旧衣服将我带进了过去的岁月,转眼流年,蓦然回首,脑海里浮现出丝丝缕缕的如烟往事。 在光阴沉淀的芜杂岁月里,我们家历经多次搬迁。家里一只土漆染就的旧衣柜,至今光可鉴人,是母亲当年唯一留存...

    张浩宗 发表于 2021-09-04
  • 伯母的托儿所

    鹊琴鸦鼓,旧日的时光在竹幽椰秀的乡村黄昏回放。 小山村中,低矮的茅草屋,一间间的,排放着一幅原始的山水画卷;家家炊烟,一缕缕的,升腾着一阙古香古色的诗意。 村中,长着一棵高大的椰子树。椰树躯干粗大,圆果甜甜,碧枝如扇,长长垂挂,风来,絮絮飞...

    胡天曙 发表于 2021-09-03
  • 我的背馍岁月

    最近,食堂早餐从包子、馒头改成了花卷、馒头。花卷很精致,小小的花卷我每次都吃3个,外加一两面条和一个鸡蛋,我的吃相令同桌的女同事目瞪口呆。没有办法,我是吃馒头长大的。我总是微笑着说。我的思绪飞到了初中的背馍岁月背馍,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必修课。...

    张文成 发表于 2021-08-25
  • 小人书时代

    如果问如今四十岁向上的人童年时代印象最深的启蒙读物是什么?他们肯定都会不约而同地告诉你说:那是小人书啊,一辈子也忘记不了的。 小人书俗称连环画,是那个精神食粮极度匮乏的年代里特有的产物,是那个时期绝大多数儿童赖以度日的最好读物。可以想象曾经...

    王琪 发表于 2021-08-18
  • 五十年的牵挂

    前几天,我与几个同学赴开封为50年前高中时代的老师张霁光先生庆祝90岁寿辰。 为老师做寿的想法由来已久,真正定下来是己亥年春节前的腊月二十六,我去开封看望张老师的时候。那天见到老师我着实吃了一惊:老师老了!走进老师家门,首先看到的是一把扶手椅和...

    赵建功 发表于 2021-08-15
  • 猪油炒饭

    几天前与友人相聚,小酌后要了一份油炒饭,当第一勺饭入口时,一种久违的味道让我陷入了久久的回忆 大概是1974年的春天,也是这个季节,生活在云南双柏的我,随哥哥上山砍柴。哥哥一直是家里的劳动力,重活、累活都是他干,父母工作忙,我就像哥哥的跟屁虫,...

    陈军 发表于 2021-08-09
  • 那时的游戏

    儿子一有空就抱着手机打游戏,好像这个世界与他无关一样。想起我们小时候也玩游戏,但从没听哪个大人说这游戏影响视力,那游戏有害之类的话。难不成我们当年的游戏比现在的安全?那么游戏到底是前进了还是后退了呢? 七零后和八零后的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现...

    夏桂芳 发表于 2021-08-07
  • 辣椒的风景

    当我还处于迷恋味觉的年龄时,我不会知道食物除了味道以外,所承载的更多意义。直到我出走故土,在一切皆为陌生的大地上漂流,穿过了时间,经历了人事,我才知道,我和过去,和故地,不仅由食物这个纽带维系,它们给予我的滋养,还让我无论行经何处,都不害...

    宋清平 发表于 2021-08-02
  • 承载着岁月的三轮车

    在小区偏僻的拐角处,一辆再普通不过的三轮车,静静地停在一隅。说它普通,是说它和别的三轮车没什么两样,又叫倒骑驴,也叫人力车。不过,眼前这辆三轮车,却伴随着我们家的生活,走过了二十余年的风雨历程,以至于我几次想卖掉它,妻子总是说:还是别卖了...

    曹凤礼 发表于 2021-07-28
  • 在思南路的日子

    我外婆的家曾经就在上海的思南路上,1948年外婆去了香港之后就是舅舅住处。南方人有着非常深的外婆情结,外婆的家就是母亲的家,是心灵的源头也是心灵的归宿。几乎每一个暑假,我总是乘着客船沿着滔滔长江顺流而下,差不多需要两天两夜的辰光,远处看到了外...

    汪芳 发表于 2021-07-26
  • 外婆的笋壳扇

    在没有空调,没有电风扇的年代里,一把扇子就能悠哉悠哉地陪我们度过一个又一个炎热的夏天。如今,空调当道,电风扇让路,扇子则变成了文物,静静地不知躲在了哪一个角落。但每当夏天来临之际,我还是会想起一把把各种各样的扇子。这些扇子,有的精美,有的...

    李涛 发表于 2021-07-22
  • 那个保佑我逢考必过的“文曲星”

    姥爷去世后,我的世界里第一次有了清明这个节气。 那时候我刚上中学,妈妈不允许我去坟头烧纸,我就等她拎着满满一袋子纸钱和金元宝走出门后,把夹在代数书里姥爷的照片拿出来,失声痛哭一...

    王文静 发表于 2021-07-19
  • 砍柴往事

    离家久了,儿时的许多经历和往事,常常会浮现在眼前,挥之不去,刻骨铭心。而童年记忆最深的是上山砍柴的日子,有苦有甜,有酸有辣,有笑有泪,点点滴滴难以忘怀。每每想起,总有一种要把这段经历写出来的冲动。于是,在周末这个静谧的夜晚,那一幕幕砍柴的...

    田青 发表于 2021-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