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的回忆

    花季三月,美得像画,静得如诗。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坐在桌前,眼前仍是略显凌乱的桌面,耳边仍是盖楼工地的施工声,一切都没有变,一切都是那么相似。只是从2020走入2021,我们经历了太多。 饭后的闲暇时光无比的惬意,我靠在椅背上翻起了手机...

    刘子琪 发表于 2023-02-12
  • 中秋里的船

    难熬的暑气终究在雷打不动的节气里退却,恬静的梦里再也没有了燥热的打扰。 一觉醒来,站在窗前放眼瞭望,蜿蜒的海河到了东丽这边,缭绕着如梦如幻的雾气。雾气贴着母亲河宽厚的怀抱,携两岸花香鸟鸣缓缓向东流去。 在这样一个安静祥和的清晨,一扇扇窗正在...

    刘均红 发表于 2023-02-11
  • 竹席情

    竹席于我来说既熟悉又有点陌生,熟悉是因为三十多年前我老家增城沙头村就有竹席了,那时候我们村专门生产竹席,很多村民农闲时通过制作竹席出售而补贴家庭收入,周边村庄家家户户家中都拥有竹席,沙头竹席因而远近驰名;陌生,是一直没有深入了解它的历史和...

    姚子钦 发表于 2023-02-10
  • 当年明月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月亮,下边有小村的街道,奔跑着的孩子;有铺满白雪的校园,站在二层小楼上看风景的我;有农家的平房,乘凉的大人和沉睡的幼儿;有平坦的打麦场,一个少年在挥拳踢脚场景不断变幻,那轮月亮,是永恒的主角。 几十年前的农村,没有...

    范利娟 发表于 2023-02-09
  • 那可不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除了饮食习惯之外,地域环境还造就了方言。土菜、土话,成就一帮土著人。 一个呱呱坠地的小生命,就像一粒种子,落在哪方土壤,就成了那里的一株幼苗。不知不觉间,浑身上下,由里到外,都被打上那方水土的烙...

    聂学剑 发表于 2023-02-08
  • 过年真好

    春节前的一天晚上,手机响了,是上大学的孩子打来的。赶紧接听,电话那头却传来他的哭声。我的心悬了起来,赶紧问他怎么了。 原来,他说刚读了一篇文章。文章写道,一个孩子,从上大学开始离开父母,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然后成家生子,到父母离世,能够陪...

    武梅 发表于 2023-02-06
  • 撕日历

    桌上的台历,只有薄薄几张了。待这最后的几张翻过,一年就这样结束了。我看着这几张,就感觉像在泉水边兜起一捧水,还没来得及送到嘴边,水就从手指缝里流去,只剩下浅浅的水...

    曹春雷 发表于 2023-02-04
  • 桑葚美味正当时

    这些天似乎总离不开桑葚。 那天,知青作协举办文学沙龙,餐桌上摆着东道主偰总亲手釆摘的桑葚,肉肥果大如黑枣。一口下去,汁水四溢,甜如甘露。大家顾不上手紫嘴黑,嘻嘻哈哈地争食。 省劳模沈晓昆边吃边介绍:这是在蚕桑专家潘一乐团队新开的果桑基地摘的...

    赵惠如 发表于 2023-02-03
  • 假园

    陈事在首都从事文化工作,在老家的乡里乃至县城都属于有头有脸的人。陈事的父亲还在世时,每每有人夸赞陈事有出息时,陈事的父亲总是炫耀自己的功劳,说当年就是为儿子取个好名字,费了自己很多心血:陈事谐音就是在城市 里成事。 年初时,三哥给陈事打来电...

    风之过 发表于 2023-02-02
  • 我心中的乡村音乐大师

    在我生命成长的历程中,最令我感动的人就是教我音乐的一位乡村教师。 因他戴着一副深度的黑边大框眼镜,有人称他为先生。他听了,只是笑笑。冬天,他常戴一顶黑色羊皮小帽,又有人称呼他为艺术家。这时,他会坐在我们语文教学组办公室的矮脚沙发上,一边吹着...

    郎新艳 发表于 2023-01-19
  • 凉床上的夏夜

    七月,阳光灼灼,城市的夜晚到处蒸腾着炽热的气浪。尽管家有空调,怎奈我这个农村娃不太适应这样的高级享受,只要一吹,就腰酸背痛,于是空调对我来说也就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享受不了空调,又不习惯于吹电风扇,我只能苦熬着这夏夜的酷暑。每到此时,我都...

    江兴旺 发表于 2023-01-19
  • 另一种情调

    在街头碰到了忘年女友w,只见她一袭简净素洁的浅灰色旗袍,外罩白色网格状的开司米线衫,旁若无人、素朴宁静地走在绿树成荫的春光里。那幽姿遗韵、那淡然落寞、竟给人一种安静简单、素美为绚的感觉。没记错的话,她应是70后的人了。按现代人的生活习惯,那应...

    金萍 发表于 2023-01-19
  • 绝版贺岁卡

    腊月里,从避寒的海南飞回重庆准备年货,我家门前的小箱子,已经被报刊塞爆。我把书报抱进客厅,在清冷的寒气里浏览。突然,一封信闪着亮光跳进双眼:信封是手写的,字迹歪歪倒倒,像喝醉了酒似的,虽不好看,一笔一画却不含糊。来信者的认真感动了我,心中...

    李明忠 发表于 2023-01-09
  • 让爱远行

    爱,若有脚,定能飘洋过海。 儿时,我生活在偏僻的小村。每天追着风,朝着落日,跑呀,跑呀。觉得天的尽头不过是南边的田地,北边的树林。我曾乐此不疲地问母亲:妈妈,我能一辈子呆在这里吗?她指指远方,说:孩子,那里有更广阔的天空!在母亲的陪伴和鼓励...

    邹娟娟 发表于 2023-01-05
  • 慈颜清明入梦来

    有几年了,不知是季节的轮回,还是心灵的感应,在临近清明的淅淅沥沥的夜晚,几位至亲的慈颜就会进入梦境。是呵,他们都走了好多年了,而我竟无一点文字来祭奠,全无慎终追远的意思。是不是他们来索债了?于是,我诚惶诚恐地写上几句,以为今年清明的祭礼。...

    吴展月 发表于 2023-01-01
  • 舍不得女儿远嫁

    单位一同事嫁女,是专车高速正常都需七小时的外省,搭车要转乘两三次。女儿出嫁前的那段时间,平时性格温和的同事像换了个人似的烦躁易怒。同事一直很疼爱这个宝贝女儿,希望留在身边承欢膝下,根本舍不得女儿远嫁,却又没法阻止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女儿,他才...

    桐小凡 发表于 2022-12-30
  • 老王的村庄

    村落不大,看上去并不起眼,有东西和南北两条土路贯穿,沿途散落着一座座红砖瓦房。路边高大的榆树,郁郁葱葱苍翠挺拔。一棵柿子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像是一个个红灯笼般喜庆。大部分房屋的大门都上着锁,门上油漆斑驳,落满灰尘。一望而知,屋主出门...

    杨姗姗 发表于 2022-12-28
  • 陪孩子一起高考

    孩子进入高三,学习明显比以前用功,一次月考成绩倒退一点,他床头就多了张警示语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一次模考进步一大截,他床头就多了张自我鼓励的大拇指加笑脸的图案父母看到孩子这样重视属于自己的高考,自然喜在心里,他们积极配合孩子的高考,高...

    胥加山 发表于 2022-12-25
  • 难忘高考

    37年前,我才15岁,对于人生还显得很懵懂,心中只是充满了对未来的梦想。记得1981年的7月,天气炎热,我和同班的四十多名同学跟着班主任李仁坤老师,进城参加高考。 那个时候,让孩子跳出农门是农村每个家长心中迫切的愿望。参加高考,考上大学,是当时跳农...

    戴永瑞 发表于 2022-12-25
  • 犹记儿时爆米花

    小区门口偶尔会来一个卖爆米花的大爷,每次遇上,总会忍不住买儿点解解馋,放一颗在嘴里,嘎嘣儿脆,思绪一下回到了儿时。 记忆中,爆米花陪伴了我的童年。每年,崩爆米花的人会来一两次村里。通常是两个人,他们背着一个像炸弹般黑不溜秋的家伙,找一个村民...

    刘思来 发表于 2022-12-20
  • 心河

    秋分已至,金黄渐次成为这个季节的标志,稻叶黄了,树叶黄了,我们大中原的颜色,与她那条标志性的河流浑然一体了。 黄河,关于她的话题,因两年前在郑州召开的那个会议而进入国家战略视野,金秋里,更加让生活在她身边的人们思接千里 什么时候开始,她的代...

    刘先琴 发表于 2022-12-19
  • 那个空的月饼盒

    前不久,我和母亲在清理家中的储物柜时,翻出一个空的月饼盒,红色的盒面有些旧了,但嫦娥奔月的画像和陶陶居三个大字依然非常清晰。抚摸着这个凝聚着一家人无限深情厚意的月饼盒,我的思绪穿越了重重岁月,又回到了18年前的中秋节 记得那是2002年中秋节前夕...

    唐文胜 发表于 2022-12-18
  • 吃上了老月饼

    今年的中秋节,终于能如愿以偿地吃到老月饼。 本来是要去买月饼的,但母亲觉得包装太花哨,价格太贵,就提议说在家做老月饼。说到老月饼,想想自己也确实很多年没吃过了。之前的中秋节,虽然我提起过老月饼,但因为母亲都在老家过,我一直未能吃上。 老月饼...

    李育蒙 发表于 2022-12-18
  • 我的三位老师

    蔡老师一碗面的关爱 我初中一年级时,蔡志强老师教数学。 蔡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习题,演示解答步骤,每次都会声音洪亮提醒我们切记不要忘了解题第一步,这非常关键!他头发一扬,转过身去 似乎他并未留长发,且头发稀疏 用粉笔遒劲有力地写出解:原式=字样,又...

    涂启智 发表于 2022-12-18
  • 我的小学老师

    一个人一生遇过的老师很多,但不一定每个老师都记得...

    段德谦 发表于 2022-12-15
  • 我从未如此想

    我从未如此想我的奶奶。 说来也怪,我的奶奶本不是我的奶奶,是我的外婆。因为我出生之前奶奶已逝,早年父母在外务工,我的童年记忆都留在了外婆那一块。外公外婆生了三个女儿和一个小儿子。我的母亲是第二个女儿,他们说叫外婆显得太生疏,叫奶奶才有像自己...

    嗨!大白 发表于 2022-12-13
  • 我的小镇

    丹徒镇依水而生,左边是奔涌向海的滔滔长江,右边是流水潆涟的千年古运河。小镇皆有的长短曲直、交错纵横的老街窄巷,风侵雨蚀的沧桑墙院和日影斑驳的青板石路,在这里无一缺席地呈现在江南多见的烟雨朦胧中,书写着岁月在民间流转的无字书。 每个小镇都蕴藏...

    潘明 发表于 2022-12-13
  • 一个地方的养分

    一个地方,不能没有养分。 街道两旁的那些梧桐树,夏天长满碧绿的叶子,似乎是可以提取色泽稠厚的果浆的。虽然没有喝过梧桐树叶子榨出的汁液,但在夏天,走在大树下,就觉得这些树是这座城市的营养,赏心悦目,怡情养性。 生活在一个地方的人,似一群植物,...

    王太生 发表于 2022-12-12
  • 敲开那扇熟悉的门

    提起敲门,人们总能想起那个推敲的故事。 一天,唐代诗人贾岛在京城长安骑驴在官道上行走,吟成《题李凝幽居》这首诗,其中有两句是: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反复吟诵了几遍,又想将推改为敲,他犹豫不决,于是在驴背上做推敲的姿势,惹得路上的人又好笑又...

    袁宝宇 发表于 2022-12-10
  • 一株外来的植物

    在春天时,父亲将园子里的几株杏树移到了院墙外。我们几年前买来的杏子,吃完了,顺手将杏核扔进园子里。不久,杏核就破土而出,伸出两片鹅黄的叶子。父亲认得每一株植物的幼苗,留了水渠边几株健壮的,小心地拔掉周边的草,精心地养起来。有了水,科尔沁的...

    曾烟 发表于 2022-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