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花盛开的地方

作者: 魏青锋2022年08月18日现代散文

我对紫荆花并不陌生,单位的院子里有几棵紫荆树,每到春末,五瓣扇形排列的花朵挤挤挨挨缀满枝头,空中弥散着阵阵馥郁的清香。

可在踏入紫荆镇后,我还是被漫山遍野一簇簇、一团团、一片片花海震撼了,山风轻拂,紫色的花簇随风摇曳,远远望着,宛若紫色的浪花涌动着,靠近一些,又好像是窜动的条条火舌,逶迤的群山,蜿蜒的小河,到处一片激情的海洋。

车停在紫荆镇促狭的街道上,几个人沿着不断攀高的公路往前走,路逼仄,一边是刀砍斧凿痕迹清晰的壁立山崖,似有倾覆的惴惴感。鸟鸣从崖顶的密林里滚落下来,和着公路外侧峡谷里汩汩的流水声,陶醉其中。

荆河清幽,环绕一个大湾冲出峡谷,经由恒河最后汇入汉江,河上有座跨度不大的石拱桥,桥头有不断攀升的水泥台阶,坡度陡峭,气喘吁吁爬上近200级台阶,眼前豁然出现一个小广场,地面铺设瓷砖,边上苍松翠柏环绕,幽静肃穆,右边一组供游人歇脚的长廊亭,亭子的外檐上有八个隶书大字“饮水思源,勿忘老区”,中间的石子路正对着向上的台阶,旁边的墙体做成了书页的造型,400余白底红字,是“陕南人民第一军简介”。

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就是雄伟的“陕南人民第一军成立地”纪念碑,台阶可直达碑底,纪念碑塔高15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以文字、浮雕等形式再现了陕南人民第一军成立后的光辉事迹,以此缅怀革命先烈,启迪后人。

回看风云激荡的近代革命史:“九·一八”事变后,受抗日思潮影响。在安康绥靖军担任班长的何继周等联络军中进步青年,秘密组织“陕南抗日救国赤卫团”。1935年12月11日夜,何继周等人率领连部百余人起义,宣布成立“陕南游击纵队”,何继周改名“何振亚”,任纵队指挥,在秦巴山区开展游击战争。

1936年8月9日,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中共西北特支指示部队立即举行第二次起义,并以“西北各界救国会联合会”的名义,命名组建“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任命何振亚为军长,杨江为政治委员。1936年8月13日,部队在镇安县紫荆乡刘大乾家大院(今属安康市汉滨区紫荆镇)举行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正式成立大会,命名部队为“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何振亚任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军长;会上散发了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宣言》和《告民众书》。

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成立后,挥戈北上,在镇安、宁陕、石泉交界山区与敌人周旋。西安事变发生后,该军先后改编为抗日联军南路第一军、红十五军警卫团。1937年8月,红十五军警卫团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警卫营,何振亚任营长,遂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参加了闻名中外的平型关大战。随后,这支部队的将士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因战功卓著,该部队主要指战员何振亚、沈启贤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在紫荆这片红色土地,壮大于中国革命的漫漫征程,是陕南人民的骄傲。陪同我们拜谒纪念碑的紫荆镇政府办的李老师不无感慨地说:“如果你了解紫荆这一段英雄的历史,才能悟得漫山紫荆红的深刻意义!”

此刻,落日的余晖正铺过来,漫山遍野处于一片辉煌之中,那姹紫嫣红显得更加热烈……夕阳下,流淌的恒河水也映成了红色,潺潺的流水声像是在向人们诉说那一段永不磨灭的光辉历史。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