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的味道

作者: 陈卫2022年09月01日情感散文

中午的时候,朋友买了一个漂亮的闹钟拍照发到朋友圈,并说,以后午觉就不会一睡不醒了。我给她发了个“偷笑”的表情,并评论:“现在谁还用闹钟啊!”猛然间,我突然想起了家里那个已经退休了的小闹钟。

那时我还在上高二,外婆为了让我上学不迟到,特意去买的。但是这个闹钟从未在我的卧室里出现过,它一直都被放在外婆住的那间房。当时我并没有想太多,只是每天都在外婆的轻声呼唤中,揉揉惺忪的睡眼,慢慢地从床上爬起来,就这样,一直过完我整个高中。后来偶然得知,外婆是怕闹钟的滴答声影响我睡觉。老人家的觉本身就很浅,那段日子,她是怎么睡着的啊,我为自己的天真感到万分惭愧。

“那时候条件差,糊口都困难,苦了你妈妈他们了。”外婆十八岁嫁人,十九岁生下我妈,再后来陆续生下舅舅、阿姨几个,外公虽然是铁路职工,但当时工资也只有几十元,还常年在外地工作,就连怀胎期间外婆也要自己出去务农。虽然一个人带着几个小毛孩料理所有家务事,还要照顾双方家里的老人,但是外婆很少抱怨。偶尔在谈话间,她只会笑话外公说:“孩子们都躲着他,怕跟他讲话,偶尔回来一趟,还叫他叔叔。”布满皱纹的脸却满是自豪的神情:“现在都过上好日子了,高楼大厦,电灯电话,样样有啊。”

带大了自己的孩子,外婆也跟随外公走出了农村搬到了县城,也该是休息的时候了吧。到了城里,她又闲不住了,不仅帮照看两个小表弟,再加上我们姐妹俩,家里常闹开了花,她还打趣道:“我就一辈子的劳碌命。”

外婆充当了母亲的角色,负责我的吃喝住行,还有最重要的是言行举止、品行修养的教育。比如对人讲礼貌、走路走边边、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待客要讲礼节等等。虽然她大半辈子待在农村,左眼因为年轻时摸黑劈柴烧火做饭,被细柴刺伤导致失明,但她喜欢打扮,对生活也挺讲究,不仅家里茶几和柜子上摆了鲜花,阳台还种满了鸡冠花、紫罗兰、月季花等。一到暑假,我最爱躲在阳台纳凉,拿一本书或者戴上耳机,花香里伴着清凉,令人好不惬意。她的衣服连边边角角都熨得服服帖帖,即使外出买菜,也要换一身整洁的衣裳,回家再换回家居服。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这么多年,我与母亲相聚的时间还不过跟外婆在一起的十分之一。在那些成长中最重要的阶段,外婆给我的影响是深远而重大的,潜移默化中,我感觉自己身上也有了她的影子。

每逢月初一、十五,外婆都会吃斋念佛,为子孙后代祈福、感恩生活。小小的我,不喜欢斋菜的寡淡无味,也不情愿跪拜正厅正上方的那些菩萨,更闻不惯那阵阵檀香,也会笑外婆对着菩萨念念有词,便掰掰手指,抓抓脑袋,巴巴地等着“仪式”快点结束。随着年龄渐长,远离家乡,我已经领悟到外婆心中的“愿”,就是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对人性善念的相信,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记得我曾经对父亲说:“外婆这个年代了还烧香拜佛,那么迷信哦。”父亲答了一句:“他们不是迷信,而是心存一种信念。”长大后的我,也慢慢明白了话语中的含义。生活无所谓意义,有念想,有信念,意义也就自然存在。

上大学以后,每年跟外婆待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十天,参加工作后,虽然只相隔一百余公里,但几年才回去一两天,好怀念那时候的情景:我靠在沙发的扶手上,听外婆说说她贫穷艰苦却有趣的童年、怀梦的少女时期以及有了家庭的宿命感,讲讲她生活的那个年代的轶事。看着外婆脸上淡然的神情,一切苦难、一切悲欢离合都再也无从判断,对生的喜悦对死的无惧,点点滴滴都敲击着我的心灵。

虽然外婆读的书不多,但是看书却是她平日里的闲暇消遣。无论是小表弟的童书还是我的散文集或名著,她都会拿着看看。而在为人处世上,很多时候我还需要她的帮助去解开心中的郁结,没有她在身旁的日子,我好像少了个知我心的朋友,少了个诚挚交流的知音。

“蒲公英的花,我的花,请带我到外婆她的家……外婆啊,请别牵挂……外婆啊,我想念你呀……”每当听到《外婆》这首歌时,我的内心一股泪流翻涌。思念静水流深,儿时和外婆朝夕相处的情景历历在目,当年的小闹钟因不能走动,它真实地被扔掉了这么多年,但回想的时候它仿佛近在眼前啊。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