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无求品自高

作者: 张春波 2015年11月04日散文随笔

近日,重读了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部红色经典不仅阐明了共产党员要增强党性、提高修养的问题,即使普通百姓读后,也可以使其身上流淌“道德的血液”,坚守做人的“底线”。

记得听过一则故事:有一位老锁匠,准备从两个学徒中选一个,将一身的技艺传授给他。培训了一段时间后,老锁匠对他们进行一次测试,让两个徒弟分别去打开两个预先准备好的保险柜。结果大徒弟身手不凡,十分钟不到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整得满头大汗,花了半个小时才获得成功,看来大徒弟是稳操胜券了。老锁匠问大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异常兴奋:“师傅,里面全是钱,百元大钞一叠一叠的。”老锁匠又问二徒弟,二徒弟平静地说:“师傅,我没有看里面有什么,你让我开锁,我就只开了锁。”老锁匠十分高兴,郑重宣布二徒弟为他的传人。大徒弟不服,老锁匠微笑着说:“干开锁这个行当,必须要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

“心中只有锁”,是锁匠的职业道德,更是必须坚守的“底线”。反之,如果稍有杂念,登门入室行窃或打开保险柜盗钱易如反掌,但最终只能害人害己。从政为官与其他行业相比,更是个诱惑多、风险高的职业,“贪”字形似“贫”,“婪”字形如“焚”,若贪图享乐便会精神贫穷,而贪念萌生更会引火自焚,为此牢筑心中的“底线”尤为重要。其实,清正廉洁是为官者的一种行为能力,也是一种政治信用,要把自己的身份定位于“公仆”“人民的勤务员”“群众的小学生”,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样才能做到如屈原所咏叹的“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德,即品德、道德,是安身立命之本。司马光就曾告诫:“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对一个从政者来说,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廉者,应“端其表”“先之身”,因而危险品是绝对不能用的。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是北宋黄庭坚手书的戒石铭,新官上任都要敬拜,并大声诵读,以示公心。为官者,都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总有一些人抵制不住功利的诱惑,道德屈服于现实,最终使自己身败名裂。明朝的朱元璋曾给他手下的人算过一笔账:老老实实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然而,古往今来,被惩治的贪官,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守不住自己的那口“井”,这些贪婪之徒利用手中的权力,不择手段地谋取“身外之物”,当“洪水猛兽”般的钱财滚滚袭来之时,地狱之门也就向他们打开了。底线,是做人的一种尊严,面对诱惑和威胁,不淫不屈的人取义成仁,放弃底线的人则蝇营狗苟。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的老师陈自崖写有一副对联:“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这是一种关注内心,注重品德修养的人生态度。无求,并非一无所求,不食人间烟火,与世无争的消极哲学,而是无非分之求,无过度之求。为官者,就应该有“无求”的境界,做到“心中只有锁”,这样才能守住道德的精神家园,守住自己心中的一份坦然与淡定。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