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故乡,寻找童年的记忆

作者: 吴庆钧 2015年12月11日优美散文

记忆中,故乡的秋天总是秋高气爽,异常干燥,忙碌的丰收季节,也是我们儿童最快乐的时光。离开故乡十余年,像上了发条的钟表,一直在异乡不停地游走,关于故乡和故乡的秋天,只有在梦里和回忆里出现。

从班车上下来,父亲已经在公路边等了很久,他瘦弱的身躯在我眼里那么高大、伟岸,像一座灯塔,为我照亮回家的路。只有父母在,老家才是真的家,每次回家都有父母相迎,这才是回家最幸福的事情。

回到家,看到院坝里晒了一堆核桃。核桃是自家的核桃树结的,每年秋天,核桃成熟,父母年迈,没办法爬上树去打,只得任其自然掉落下来,再去捡回来。我离开时,核桃树尚未结果,幼时常常抱着一本书,像猴一样爬上树子,坐在核桃树枝桠上,读得废寝忘食。一别十余年,这课核桃树长得高大繁茂,枝叶四展,代替我守候着村庄,守候着我童年的梦。

打开门,来到自留地里,成熟的玉米倒挂着,母亲已在地里栽种了菜苗,成片的玉米地呈现出金黄色,让我的思绪不由得回到了童年时光,与小伙伴在玉米地里躲猫猫,抡着玉米秆“比武”……往事历历在目,心里百感交集。随手折断一根玉米秆,放到嘴边,清甜的汁液流进嘴里,虽不及甘蔗甜,却是我们小时候最佳的“甜品”“饮料”,有时在山坡上放牛,总会跑到别人家地里,掰上几根,坐在大石头上

吃,当然,如果人家玉米还没有收的话,

总会挨批,农村人骂人粗俗,声音洪亮,

骂得再难听也不敢应声,没告状到家里

去,已经算是走运了;若是玉米已经收

过,那玉米秆即可随便吃够的。

在自留地里掰了几个玉米,放在柴火堆里烤得金黄,吃得满口香甜,还不忘拍照上传朋友圈,惹得像我一样远离故土的游子垂涎三尺。

夜幕降临了,村子陷进一片宁静中,我站在家门口,望着沉睡的村庄,再也找不到儿时的模样。小时候,每到秋收时节,农村人总会在院子里平整出一块场坝,白天晒粮食,晚上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全村的小孩子不约而同聚到场坝里,打陀螺、踢毽子、捉迷藏、讲故事,玩得不亦乐乎,就连大人们吃过饭后,也会抽空来到场坝上凑热闹,整个小山村闹腾腾的,充满了生机和欢笑。可如今呢?村里的青壮年全都外出打工了,老人孩子留守着村庄,虽然很多人家修了砖房,买了高档家用电器,但儿时的记忆,永远回不来了,村庄空荡荡,心里也空荡荡的。

第二天,与同样回家探望父母的几个姐姐一起,到地里帮父母掰玉米。父母年纪大了,但一直坚持劳作,在离家近的地里种了玉米,每年都要养两头胖猪过年。说来惭愧,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我很少做过农活,幼年受父母与哥哥姐姐的宠爱,除了玩就是看书,上学后更是没跟锄头接触过,之后流落异乡,辗转奔波,故乡的土地成了梦里那模糊的景致。背着一小袋玉米,蹒跚着走在崎岖的乡间小道上,碰到熟识的乡亲,看他们依旧人背马驮地辛苦劳作,心里很不是滋味。

每次回家,都是匆匆一聚,帮父母收完玉米,又该离别了。母亲早就念叨着要我带些猪油、腊肉和核桃,这是我每次离家父母都要做的事情。由于我抽空去了大姐家一趟,第二天直接坐着外甥的车子走了,父亲再三叫我走时打电话给他,他把东西送到半路,但终究不放心,生怕我不告诉他们就走了,于是大清早的就将几大袋土特产送到我要经过的公路边,才给我打电话,那时,我在大姐家刚刚起床洗好脸。父母之爱,微小,却厚重。

再一次离开了故乡,望着公路边瘦弱的父亲,望着薄雾中的村庄,望着山腰盘旋的环山公路,望着这片让我在梦里时时疼醒的土地,我突然觉得好茫然,泪眼里渐渐模糊的景致,一次次的别离,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成长吧。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