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冰会说话

作者: 董改正 2015年12月22日哲理散文

林清玄说:北极酷寒,传说人们一开口说话就结成冰雪,对方听不见,只好回家慢慢地烤来听。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童话。想一想啊,两人见面了,说了“一堆”话,然后互相走到对方的面前,拾起那堆冰,揣在兜里,或者是装进篮子里,回家坐在壁炉或火塘边,一块块烤来听,一边听一边微笑,该是多么有意思的事啊。

先烤哪一块呢?如果对方的话起承转合的,拿乱了顺序会不会就曲解原意了呢?这些“语冰”会不会因为先后顺序而呈现不同的颜色呢?或者有自动编号呢?我想经过很多年的传承,北极人一定掌握了诀窍了。

听话既是如此麻烦,那么说话一定会很简略的,就像当时书写在竹简上的中国文化。如果你滔滔不绝说一大通话,对方还得赶着狗拉雪橇做几趟运回去,那样你会觉得尴尬的。一定要凝练,“凝练”这个词,实在太适合形容北极人了,他们的话就是凝住的啊。一个社会,如果所有的语言都是凝练的,对与错,是与非,可以与不可以,一目了然,不模棱两可,不潜规则,那么就会简单得多,纷争就会少很多。我想北极人的幸福指数一定很高的。

因为不是现场,话要拿回家烤着才能听,就像我们买光碟一样,万一忘记了耽误了事呢?所以判断一句话的轻重缓急很重要。我想冰的颜色一定会跟说话的内容有关系,就像我们的天气预报一样,有“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等,北极人的“语冰”一定会视它的紧急程度呈现不同的颜色。况且,说话时的表情、语速也有提示。

因为“语冰”的留存性,所以北极人说话一定会斟酌,不敢妄言,他的每一句话必须是客观的,经得起推敲的,必须是真实的。你知道,一个不仅仅是诚信而是“诚实”的社会,会是多么让人向往!你不用担心食品安全,不用担心被欺诈,不用担心受到不公正待遇,你说你还能不幸福吗?

因为“语冰”的滞后性,吵嘴打架的事必然发生很少。其实吵架并不是要骂对方,而是要把理说清楚,而打架多是理说不清后的鲁莽。在北极,两个人一个怒目圆睁,大声讨要说法,另一个一脸冤枉,疾言辩解,然后各自来到对方站立的地方,拾起语冰回家烤着听,然后再出去说一堆话,再拉回来……这么一折腾,怒气消了很多,或许在倾听中就真的“冰释前嫌”了。

如果是需要纪念的话,那么在烤融的时候,一定会有人拿盆接着,再拿出去重凝成冰,这样就可以一遍遍地听了。这样的“语冰”,可以是先贤大哲的,可以是故去的亲人的,也可以是离去的恋人的。分手恋人的语冰,听一回肠断一回,不堪听,可是谁舍得让它付诸流水呢?如果据对方的表情判断是侮辱的话,那么何不学曹操烧信件,给别人和自己留一个缓冲呢?如果对方满脸喜色,那么,亲,别等回去烤后再表达你的快乐了,给他一个拥抱吧!

这样看来,说话跟幸福指数息息相关呢。咱们国家没有这样的极寒之地,没有实行烤冰听话的土壤,但北极人的传说对我们还是有借鉴和启发的。不说假话,不说空话,不说大话,不说废话,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敢对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负责,心里要有一种冬的肃穆,要滤去浮躁的泡沫,把每一句话说得冰一样透明,冰一样有骨头,冰一样有硬度,那么我们渴望的“诚信社会”一定会更早一点到来的。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