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粪

作者: 海归张若水 2016年01月16日叙事散文

我就这样慢慢想、慢慢写,也建议你慢慢看、慢慢回忆……

那时,伟大领袖有一句“最高指示”:“学生要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到了距离首都十分遥远的偏远乡村,这句话变成了:“学生要以学为主,兼做别样。”就是生产队劳动力不足,总是想出很多办法让学生哪怕是几岁的小学生参与农业劳动。那时候,正在深揭很批林彪“孔老二”,革命的红小兵坚决不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坚决不走“白专”道路。小学生参加劳动就成为了必修课。也正因为这种理念和做法,那时的农村孩子十几岁基本上就是成熟的庄稼把式,论种地,从沤粪开始,耙地、播种、间苗、除草、秋收、打场、冬储一系列的庄稼活全不在话下。

沤粪是第一项。要沤粪就要拾粪,这是基础。所以,学生都被要求拾粪,每个冬天,每个学生要上交学校一千斤粪。学校是用来在农场里使用的,学校的农场用不完就支援当地的生产队。

因为这个规定,学生们上学放学身上要背两件东西:书包+粪筐。

我们当地也把粪筐叫粪箕子,是用槐条子编织而成。编织粪筐的槐条子并不是产自我们一般时候所讲的大槐树上的树枝,而是一种专门编筐编篓的树种,它们像马莲一样一长就是一根一根的树技同时生长的一大坨儿,换句话说吧,它的树型就是:没有树干,只有树枝儿,而且,这树枝儿修长、匀称、柔软,简直就是天生的编筐的材料。它还有一个天性,它一点也不娇气,在哪里都可以生长的又快又好。比如,小河边、土坡上、土坡下、坟地旁、荒草里……也不用管护,你需要的时候,尽管用镰刀割去就行了。第二年,它又从根部长起一大蓬,等待着你把它们割去编织成筐子、篮子、蒌子等等等等有用的家什,为人们的生活服务。每个家里都有会编筐编蒌的人,一般的,自家的家什大多都是由自家人自己制作完成,那时候的社会分工太粗放了,一个一屯子的所有人都只有一个职业:农民;都只有一个工种:种地。每家的筐啊、蒌啊的从形状上也有差异、耐用上也有不同,因为有的人手巧,有的人手笨。但再不好的家什用个一两年也都是没有问题的。槐条子编成的粪箕子就是一个筐安上一个能挎在肩膀头上的长梁。一只粪箕子还要配上一只粪叉子,这样,一套拾粪工具才叫配备完整,才能很好地去执行拾粪的任务。

一到秋冬季节,一个个不高的个子的小学生,就出现在上学或者放学的路上了,他们一般都是左肩膀上挎着粪箕子,右胳膊肘夹着一只长把的五齿粪叉,一边走路一边摇头晃脑地左右寻摸,生怕露掉一坨粪便。见到粪,用五齿钢叉一撮,再向左后方一甩,那一坨粪就准准地射进背在左肩膀上的粪箕子里了。这像是一道风景,一直持续到学校放寒假君子坦荡荡一天。

书包哪里去了?对了,这个地方忘记交待了。左右肩膀被粪箕子和粪叉子占据了,书包就只好劳驾脖子了。书包背带挂在脖子上,书包就在瘦弱而扁平的胸脯上磨来蹭去。幸亏那时候书也薄、作业本也少,书包不太重,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在那时的农村,粪就是人见人爱的宝贝,要是分类挨个数来这宝贝就有:猪宝、牛宝、羊宝、马宝、驴宝、骡宝、狗宝、猫宝、鸡宝、鸭宝、鹅宝、鸟宝……还有人的大宝。在路上捡“宝贝”实际并不是个很容易的活儿。勤劳的农民们都有早起的习惯,春夏秋在庄稼地里劳作,冬天的主要农活就是拾粪。一般有一点责任心的农民他的肩上似乎已经离不开那副粪筐和粪叉了,一个典型的冬天的农民形象就是棉袄棉裤,一个肩膀上挂着一个粪筐、另一只胳膊里夹着一根长长的粪叉。所以,一般像路上这样比较明面的地方,总是让事先已经“扫荡”完了,是不大容易拾到粪的。如果能在路上有收获则一定是刚刚通过的马车、牛车或者驴车贡献的,那马宝、牛宝、驴宝一定是袅袅绕绕地冒着腾腾热气。学校和所住的村子一般往往有二三里远的距离,本来学生们都是三五成群约好了结伴上学的,但到了拾粪的季节,就不约了,都想偷偷地出发得比别人早一点,好能够在路上拾到粪宝,也好早些完成学校里规定的任务。学生们上学的时间就越来越早,有的人甚至天还黑着就起床出去拾粪了。有一个同学在路上隐隐约约看到一大溜儿驴宝,就都囫囵拾进粪筐里,到学校一看,竟然是一筐黑不溜秋的冻秋梨!要能更好地拾到粪宝,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不走寻常路。所谓的不走寻常路,就是别在大家常走的路上走,要独辟蹊径。就是要到草甸子上、小河边、田垅里等地方走,这样才有可能拾到粪宝。人的大宝最为富贵一般很难拾到,“肥水不流外人田”,谁舍得将宝贝送给别人呢?所以,那时农村的茅房都是修在离正房很远的大门外的旁边,而且不安装任何材料的门,就是对所有人敞开大门,欢迎送宝。有时内急,离家多远都要使劲憋着跑回自家的茅房去,当然,有时是那种感觉,但到了茅房褪下裤子蹲下去狠狠地使一把劲,到头来却是一个很响亮的大屁。有时,狗也跟人抢夺人的大宝。因此,人的大宝就稀有。

在外面拾到的基本上是马、牛、羊、猪的,那时,牛、羊、猪也都在草甸子上放牧。像鸡、鸭、鹅这些家禽的宝,基本上都是自家攒自家的。羊宝很难拾,因为圆圆的一个球一个球的,不是从粪叉的缝隙间漏下去,就是顺着粪叉的两个齿滑下去。

那时种庄稼用的就是这样的天然农家肥为基料社员们自己制作的有机肥,这种有机肥的制作方法是:一层土、一层粪、一层粉碎了的秫秸或青草,反复几层,一个生产队每年都需要差不多一个篮球场那么大一个大肥堆,冬天一场大雪就是天然的大被严严实实地覆盖在粪堆上,一个冬天,一大堆质量上乘的农家有机肥料就发酵好了。春耕之前,大家一起将这一大堆在机肥从底部往上翻一个个,肥就成了。用马车、驴车、牛车依次送到田地里去,等待春耕时使用。

农村村屯的环境洁净、看不到粪便。庄稼和蔬菜也都是天然的农家有机肥料种出来的,无毒无害,味道纯正。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