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村的记忆

作者: 衷九兰 2015年02月02日抒情散文

清新的空气夹杂温暖的问询,淳朴的心声烙印古老的基因,黝黑的肤质流淌咸涩的汗滴,田坎地里的庄稼积攒欢声笑语,瓜果园里飞出悠扬语音,黄牛驮起劳动工具,把毫无头绪的泥土,翻晒成新的孕育地;

跳动的光阴,不息的车流,忙碌的身板,繁杂的节拍,为了完成人生的目标,天真的设想和着成熟的韵律,当初的心愿连贯未来的构思,生活的色彩跟随奋斗的步履愈发沉淀深邃;

邻家叔嫂的孩子邀上一家家的孩童,捉迷藏采野果、上山砍柴割茅草,幼小的心底珍藏自然的礼物,娇小的身材说起话来掷地有声,干起活来雷厉风行,行走起来铿锵有力,小小的个头扛起大大的愿景;

乡里乡亲间亲切和睦,相互帮衬彼此体谅,困难时期的生存需要坚韧毅力,粗茶淡饭营养人的心身,绵密的关爱与严谨的教诲,给予后辈无比坚信;老人作古,全村老小齐聚一堂,共同缅怀祭奠,并叮嘱:节哀顺变,斯人已回归!

我出生时,父母长辈都是年轻善良之人,路过的陌生者也是热情的友好人士。池塘的鲫鱼鲤鱼草鱼黄鳝黄鲶鱼等在不停转动的水车的搅动下,活蹦乱跳地在水面翻动身躯,渔网一次次的把鱼的家族请上岸。孩子卷起袖口挽起裤腿,打着赤脚,像模像样地尝试捕抓。堂姐在行动时,一不小心手指被四脚蛇咬住不放,所有大人齐心合力,为她就地解气。

一条路沿续数百上千年,两旁的山水菜园和房屋,从未停止它们的脚步韵律。鲜花草茎枯萎一批又长一批,河道却越变越窄,甚至完全堵塞;原先的菜地草坪,如今是新房别墅、农家小院;耕作资源被其他建筑物替代占据;樟树如若不标注隶属国家、划分成几级保护的话,恐怕也免不了要遭到砍伐的厄运。

我家的土砖房子,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是父亲亲自打理和家族帮忙垒砌而成的。困难时期物资资金匮乏,只能凭借父亲的体力亲自从自家地里,用铁锹铲子堆起小山似的泥土,然后用双手制作而成的。这栋在人们心目中设计合理、用功扎实,结构实用的只有百来平方米的小房子,担负着一家人的饮食起居。

后来,兄弟先后建起新房,搬到了新家,父母健在时,牢固可靠,风雨打不垮,冰雪压不倒,数十年坚强伫立。都说房屋跟人一样,需要温度相伴相随。大概是突然遭遇冷清,也许是持续不断的滂沱大雨的侵袭和房前屋后的排泄通道的长时间内涝,经历过风雨坎坷的老屋,终于在一场接一场的暴风骤雨后,房顶开始出现缝隙,个别土砖开始剥脱,让家里人好生担心。

静下心想一想,此情此况是否预示: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是更新换代的境遇。家人在第一时间想出妥善合适的办法,在加固整修或推到重建两种方法难以抉择时,一个声音告知:怀念亲人最好的方式是努力打拼,过上安详美好的生活。在艰难放弃前者的同时,不忘把珍贵的东西保存下来,也是对双亲和美好时光的永恒的惦念和储存。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