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的遗憾

作者: 怡然天地间 2016年02月26日散文随笔

土楼的美丽与壮观,见与不见,都在那里,图画和实景相差无几。可是,土楼的历史和人文,见与不见,感受却大不相同。

也许土楼更适合远远眺望,不太适合近距离的观赏,更不适合走入去亲密的接触。

土楼的缔造者,当年或许是想建造一个桃花源吧,或圆或方的土楼,依山傍水,穷乡僻壤之地,让战火远离,雄伟高大的建筑,又把匪患和洪水挡在了外面,自给自足的生活,让家族得到很好的繁衍生息,庞大的家族共居一处,同宗同姓,打断骨头还连着筋,互帮互助,和睦相处,精诚团结,号令一声,全民动员,同仇敌忾,战无不胜,好一个美好的乌托邦。

当地有一首歌谣,“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这歌谣中的的土楼,便是位于高陂村号称土楼王的承启楼。承启楼动工于明崇祯年间,历经三代建设,清康熙年间才得以竣工,规模巨大,造型奇特。上世纪八十年代,此楼曾印在中国公开发行的邮票上,该邮票被日本评为当年最佳邮票。最古老的土楼,当属馥馨楼,距今有1200多年了。

先祖们用心苦心,为后世的儿孙们营造了一个温馨祥和的家园,特别是在动荡年代,大门一关,任土匪洪水肆虐,也休想伤害族人一分。于是,后世儿孙们也是亦步亦趋,建起一个又一个宏伟的土楼。七八百岁的土楼,在永定不是什么稀奇的景致。土楼的后代们秉承先祖的思想,直到1962还建造起一座大大的土楼。也许当时正值文革,那时候,人们的心思正用在阶级斗争上,所以,土楼的质量大不如从前,工艺粗糙,甚至有些偷工减料。

生活在土楼中大家庭中,最快乐的,当属孩子们了。众多的小伙伴,在诺达的院子里捉迷藏,相似的结构,相似的门窗,找到那藏起来来的的玩伴,该是多么不易。只是,生活其中的个中滋味,只有生活其中的土楼人自己才知道。

土楼墙多为为泥土夯实,后后的黄土墙,巍峨的土楼,远远的看上去像一座高大的城堡。

土楼大都建四层,一楼厨房,二楼粮仓,一楼二楼没有窗,不会住人,三楼四楼才是生活居住的区域。土楼里没有洗手间,更不用说洗刷沐浴的地方,卫生间,建在楼外。解决问题,基本是用容器,然后送出去。也有位数不多的土楼,建有卫生间的,建在一楼,三四百号人起居的土楼,最多会修四个卫生间。想象一下,清早起来,土楼的生活是多么的不便和壮观。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在土楼里的人们,越来越少了。经济条件容许的,都搬到了街上,住进了新盖的各家生活互不干扰的楼房。

现在的土楼,依然生活着同姓氏的族人们,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让土楼的内部尤显脏乱差。胡乱放置在走廊栏杆上的衣物,楼道随意晾晒,庭院内的污水,甚至搭建的的简易建筑,把宽大的庭院拥挤的不成样子。甚至土楼的外围,不知道是卫生设施太远呢,还是土楼里住的人随意,太原生态的东西看上去是那么的刺眼。为了晾晒方便,随意搭的竹竿、架子,简易售货棚,以及横七竖八的杂物,乱七八糟的四周,让走近土楼的人们觉得是那么的违和。

是的,世间万物没有十全十美, 但是,保护和生活,真的那么难统一吗?

千百年来,巍峨的土楼庇护了他们一代又一代儿孙。生活在土楼中的土楼人,或许,更应该比土楼外的人们倍加珍爱土楼才是。

土楼的有些遗憾是可以避免的,关键看你怎么去做,做什么。也许,少了哪些遗憾,土楼会更美。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