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似水匆匆过

作者: 陈洁扬 2016年02月28日散文随笔

流年似水水映天,人生如梦梦联翩。细数岁月的年轮,令人百感交集……

每到过年,游子总有向往故乡的情结。

江南古镇的年味是由一条条渔船舶来的。黎明前,运河上的桨声、灯影便密集起来,满载着鲜鱼活虾的船只纷纷泊岸,人声扰攘,运河两边街民从梦中醒来了,整条长街也就醒了。人们挎着竹篮踏着青石板路进入街市,涌向鱼档。热情的寒暄声、讨价还价声,吴侬软语声声入耳。五里长街摆满了时鲜果蔬:菱角、莲藕、荸荠、水芹、冬笋、长生果……应有尽有;几十斤重的大青鱼在两人合抬的大称钩上拼命挣扎,太湖白鱼和鲜虾活蹦乱跳地跃出水池,满箩筐的银鱼雪白柔亮……河鲜、海鲜一应俱全,枕河人家的小媳妇足不出户,从临河的木窗口垂下一只篮子直接在渔船上就可以买到鲜活的鱼虾了。优质肉类品种之多更不必说了。食肆早就开张了。满大街都是诱人的香味:大饼油条、馄饨阳春面、年糕粢饭团、糯米糕点、豆腐脑……让人闻味流涎。年画店里更是琳琅满目,有雅致的国画,有杨柳青工笔年画,还有才子佳人古装画,美轮美奂,赏心悦目。对联也是店里热销的极品。有两副对联让我过目不忘:“东来紫气西来福,南进祥光北进财”“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两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耐人寻味,由此开启了我的文学梦。古镇上的一切,辞旧迎新的年味尽在其中。

江南古镇的年味是从蒸笼里氤氲出来的。小年一过,勤劳能干的江南女人都喜气洋洋地忙活起来。掸尘扫除、浆洗布置之后,就开始了用石磨磨米粉准备做新年糕团了。每家都会磨上几十斤的糯米粉,用力揉,用心包,有甜甜的芝麻馅儿,有鲜香的萝卜丝肉馅儿,捏成小猪、小兔、寿桃等各种各样的造型,寓意着团团圆圆、人寿年丰的吉兆。置上几只大蒸笼用旺火把团子蒸熟。待一笼笼热气腾腾的糯米糕团出笼后,就一只只铺开用扇子扇凉以防粘连。这么多的糕团,除了自家过年享用外,还广纳八方客,普济五湖丐,彰显了江南人友善的天性和雍容大度的气质。

江南古镇的年味还缭绕在祭祖仪式的香火中。每到除夕,必隆重祭祖,摆上满桌佳肴,恭请祖宗前来享用人间烟火。这也是中华孝道的传承和绵延,生者以此求得心理慰藉。拜过祖宗后,才是合家老少欢聚一堂共进年夜饭的美好时光。鸡鸭鱼肉的美味以浓浓的亲情为作料,这年味就倍加温馨了!

江南古镇的年味也是在舞龙舞狮的热闹场景中炫出来的。上世纪50年代过春节,锣鼓喧天,狮龙狂舞,还有跑旱船、蚌壳精等民间艺术大放异彩,把节庆气氛推向了高潮,让人看得如痴如醉,乐也陶陶。农历正月初五大清早,街上所有店铺开张,喜迎财神的大红炮仗绽放天空,声威震天撼地,更进一步渲染了江南古镇祥和的年味。

现在的春节相聚一起吃吃喝喝已不再是大众所追逐的梦想了。拜年也只是流于形式,不再承载过于厚重的亲情,甚至只要手指在微信里一点,就聊胜“常回家看看”了,一切简化到了极致。

我欣喜地发现,在我生活了近半个世纪的第二故乡焦作,人们是非常注重亲情的。你看,在春节游子返乡潮中,焦作籍的子弟就占了一定的比例,他们哪怕买不上火车票,也要组成浩浩荡荡的摩托大军,冒着几天几夜的风雪严寒一往无前地往家赶。年味就洋溢在合家围坐的餐桌上,洋溢在热气腾腾的饺子里,洋溢在男女老少的欢声笑语里……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