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纪行

作者: 秦正泽 2016年03月01日情感散文

小时候,村庄里有客人从陌生的思源来,我觉得那是一个遥远的地方;走上工作岗位多年后,常参加那里的小学教育教学检查,也是来去匆匆浮光掠影,从未深入过校外的青山绿水,心头一直蒙着雾里看花的神秘面纱。

时隔数年,思源的新农村建设紧锣密鼓,徽派建筑修葺一新,环境美化,使人刮目相看。家在思源的同事盛情邀请我双休日到那散散心,接接地气,还说村干部非常期待文化人造访。宅久思动,郁闷的心情总在寻找释放的窗口,我便爽快地应承了。

腊八节上午,同事驾着私家车载着我们,从容地穿行在群山之中弯曲平坦的水泥路上。被树木掩映的溪流有时远在山脚下,有时近在山路旁,水流激荡溅起浪花发出的潺潺声愉悦着大家的耳目。山下宽敞的地方,堆放着待加工的杉木,或是竖着码放捆扎紧凑的竹制半成品,轰鸣的机器声隆隆地震动着路人的耳膜,回荡在寂静的山谷中。

转弯上坡,下坡转弯,峰回路转,约摸半个小时,人烟稠密的杨林港呈现在眼前,村部到了。白墙灰瓦马头墙的徽派楼房前,平整宽阔的地面上分色地铺设着浅灰色或绿色的地砖,农民健身器材有序地排列在村部一侧,四周几个长圆形的花坛内粗大翠绿的香樟树在凛冽的寒风里飒飒作响,坛外安放着大理石长椅、圆形的石桌石凳,营就着休闲健身的氛围。来到这里,你会情不自禁地走过去攀爬、扭腰、扶着横杠甩甩腿;到了晚上,这里成了大妈大嫂们的开心乐园。她们呼朋引伴,在空地上跳起广场舞,“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那明快的旋律如绕梁的余音跳跃在村庄的弄道中。

放眼四望,满目苍翠,却没有想象中莽莽苍苍的森林味道。纯粹的山垄,怎么叫起港来?同行的村委说,思源有两条大山垅,月湾和杨林,溪水在这汇合形成可以放排的小河,山上的杨梅、河边的杨柳众多,因此得名。

有水必有桥。一说到桥,刘支书的兴致来了,带着我们朝山边走去。一座跨度近两丈的石拱桥横卧在门前山和村庄之间,新建的大理石护栏雕刻着荷花和祥云图案。河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半月的桥弓和洗衣女清秀的身影,桥额上镌刻着阳文“左源桥”。靠山一侧的桥头立有大青石制作的建桥碑记。凑近石碑,抚摸着字迹模糊的碑文,隐约读出“乾隆、皇恩、沐浴,徐氏长子次子、捐资”等不连贯的文字。在还是肩挑手提车推的年代,造石桥算是浩瀚的工程。建桥的石材经过石匠们一凿凿地从远方的石山中铣出,壮汉们齐心协力陆续抬到这里,经能工巧匠垒砌而成。她经历数百年的风雨洗礼,依旧傲立于河道之上,见证着村民丰富的生活:一辆辆独轮车推着沉重的木炭或柴火吱吱扭扭地从上经过出山,日久天长,桥上碾出深深的车辙印,也有早起的村民挑着山货嗨哟嗨哟地从桥上经过……如今,脚下的桥面被碎大理石块铺平,算是旧貌换新颜。

既然有左源桥,应当有右源桥啊。刘支书说:“在下游。可惜早

就被洪水冲垮了。”站在沙砾麻石杂陈的河沟边,不见一石一梁,面前丛生的茂密灌木抹杀了它当年人来车往的热闹风流。我怅然若失地站立良久,油然生出“前不见古人”的失落感。

除了左源桥外,思源的桥梁随河可见:狭窄的河沟用两根棕榈干或杉树搭建,宽阔的河沟则用方正的石梁架设。一座座桥连接两岸,免去了往来者涉水的困窘和艰难,展示了当地先民“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及创业维艰。

同事欣喜地告诉我,别看这里偏僻,有座桥旧县志上有记载。我问:“是步月桥吧。前两天我还翻阅到了。”他咧开嘴,露出了好看的笑容,漫不经心地说:早年,我的一个学生以“步月桥”为题作文,写得可好了。后生可畏啊!这更撩起我的兴趣。

坐上车,我们调头经坑上组前往月湾欣赏“步月桥”。山垄里岔路多,每个山冲都会送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月湾再往前就是竹乡西湾及有着原始森林的江西莲花县。原来,桃花源里人家总在深山秀林之间。七弯八绕地过了几个村落,在一村口的路两边,又赫然耸立着两棵挂牌保护的古树。山里的古树就是多,刚经过的村庄高坡上,那棵欲与云天试比高的“糙叶树”,怕是不知躲过了多少次刀砍斧斫的劫难,逃过几回卖到他乡的惊险,才迎来它的黄金时代,四周被隆重地圈上地砖,安置了石制长椅。果然“大树底下好乘凉”啊。同事一边指给我看,一边介绍:“当地的俚语,爬不上油树,爬朴树,就在这。”我仰头望去,左边的朴树虽说枝干遒劲,旁逸斜出,毕竟不太粗尚可攀缘,而右边那棵需两人合抱的油树缠满了“斋粑藤”,你要是不细看,还以为满树绿叶呢。别说攀爬,想试探它到底有多粗都有些困难。其实那棵学名叫“糙叶树”的油树,也是当地常见的树种,榆科落叶乔木,深秋一到就开始落叶,最终剩下光秃秃的枝丫萧瑟地伸向空中。看来,凡事都有出处,只要你有寻根究底的决心就能世事洞明。同事指着落在地上状如小笼包子的野果对我说:“这种网藤而生的野果看上去灰不溜秋,貌不惊人,做成的凉粉,品质嫩滑,晶莹透彻,清凉爽口,风味怡人。它可是最绿色环保的果冻!要是你上十月份来的话,那舌尖上的美味,会让你觉得没有白来一趟。”可惜我们错过了品尝的最佳时节,只能手捧着青灰色的野果把玩,并带回去给孩子开眼界了。

步月桥在哪啊?她竟在我们来的路上。果然,这座桥气势非凡,它横卧于山脚与田畈之间,跨度约两丈,高度怕有一丈多,要不是冬季水落石出,梅雨季节爆发的山洪一定会从桥下滚滚向前势不可当的。“步月”,山乡的石桥竟有如此高雅意境的名字:步上月亮,攀登云霄。它是否出自明·谢谠《四喜记·赴试秋闱》:“我劝你休带怜香惜玉心,顿忘步月登云志。”我没问。

这里不是水乡,众多的大小桥梁连接山涧两端,便利村民往来物资流通;根深叶茂枝干擎天的老树护佑村庄,继往开来,迎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美好时代。饮水当思源,期待人们秉持感恩之心,固本培元,不再去单纯吃祖宗饭绝子孙路,合理开发,让连绵起伏的山峦上松涛阵阵麂兔奔窜,清水长流,百姓殷实安康。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