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乡彩调收拜帖

作者: 周荣华 2016年03月03日原创散文

今年春节,在义联彩调团的邀请下,我跟随该剧团进入临桂区宛田瑶族乡唱调子。在瑶乡唱彩调的日子里,我领略了部分地方风俗,特别是彩调收帖子的事深深印在我的脑子里。

在汉族区域的自然村,彩调班要是到哪个村唱调子,先是找一户亲戚或朋友家放帖子。大帖子贴在村子的公共场所,小帖子由该主家交给村组长或有威望的族长,由他们分发到各家各户,然后把“帖子钱”封包收起来。在晚上彩调还没有开场时,主家会把一面锦旗和全村凑起来的封包一并交到台上,然后挂在幕布的正中堂。

到瑶乡放彩调帖子的程序和外面的村子差不多,不同的是每家每户都要放大帖子、收拜帖。大帖子一般用整张红纸竖着书写,从右边开始第一行空两格写:“是夜某某彩调班到贵村演出”;第二行顶格书写:“庆贺年禧”;第三行空两格写:“并祝贵府万福全安”;第四行为落款,书写时要稍低一些:“某某彩调班全体仝拜”。

帖子放到主家后,第一件事就是立即把大帖子贴出去,好让大家知道有彩调班来演出了。随后,彩调班要派一个人跟着主家去每家每户放帖子。帖子一般由彩调班的人拿着,以表诚心诚意,主家手拿着灯笼在前面带路。灯笼是用竹篾织成的,外面用红纸浆糊,灯火透过红纸红彤彤的,表示新年事事如意、红红火火。据老人说,过去的灯笼是点蜡烛,现在大多都是在灯笼里点一盏手电筒就可以了。

把帖子放到各家各户后,下一件事就是收拜帖。虽说收拜帖,其实就是到各家各户拜年收封包。收拜帖的行走路线也有讲究,放帖子的主家若是不懂行走路线,就请一位年长者作为“引路人”。收拜帖时要从村口的人家向村中间拜进去,比如一条巷道有几户人家居住,要按顺序依次拜到末尾的一家,这叫“把财神请进来”,反之就把“财神赶出去”。化了妆穿上戏服的小生(童子)、旦角(童女)跟着拿灯笼的“引路人”走在前面,敲打锣、钹、鼓等伴奏乐器的队伍则跟在后面。敲打的器乐分为两种,一种为“行路乐”,在行走的路上敲打,锣鼓声缓慢、轻松;另一种是“进屋乐”,到了门楼前就敲打,锣鼓声高昂、欢快。接帖子的人家听到锣鼓声后,燃放鞭炮把“童子”、“童女”(二者合为“好”字)及乐队请进来。小生、旦角在厅堂前鞠躬三拜,然后转身走到大门前向天地又一拜,最后是乐队在厅堂前叩上三个头,跟着走出大门。这时,该户主人又燃放一串鞭炮,才急忙将供在供桌上的封包拿起来恭恭敬敬地交给彩调班收封包的人,收封包的人也回个叩头礼。

瑶乡群众居住得比较分散,有的相隔两三里路,但不能落下一户人家。住得远的人家早早做好准备,将甜酒煮热,年糕煎好,和大家一起分享。即便早春寒冷的天气,喝完一碗热气腾腾的甜酒,吃了几块软绵绵的年糕,顿觉全身暖和多了。

瑶乡群众既在收拜帖时给封包钱,他们还像外面的村子一样每家每户凑“帖子钱”。“帖子钱”是公开透明的,在彩调班离开村子后的第二天,便在村子的公共场所列单张榜公布,这是长期以来农村接待各种灯彩沿用的“明白账”风俗。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