蔴蓊子记忆

作者: 无敌丁老头 2016年04月23日原创散文

记得小时候,每年到了冬天,家里缺少棉鞋穿,湿了以后换不下来,爸爸妈妈又怕冻坏了我的脚,只好给我买了一双蔴蓊子,遇到雪雨天,就穿上它淌水踩泥,以度寒冬之苦。

蔴蓊子,现在的年轻人都没有见过,根本不知道它是个什么模样儿。其实,蔴蓊子只不过是一种特制的鞋而已。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几乎家里都有,孩子们都穿过,算不上是件什么稀罕的物件!

蔴蓊子与一般的棉鞋不同,棉鞋的底和帮都是用布做成的,而蔴蓊子的底儿则是用木板,帮是用麻编制的,这也许就是它的来历吧! 蔴蓊子鞋壳篓比较大,里面能填上许多稻草。你千万别小瞧了蔴蓊子,虽说它样子难看,但是,非常结实耐穿,一双蔴蓊子能穿上好几年。

我读小学时,学校就在俺村儿,距俺家仅仅几百米,但是,那时村里路况很差,全是土路,坑坑洼洼,高高低低,只要一下雪雨,泥泞多深,人们出行极为不便,穿棉鞋是无法过去的,要么非把你的棉鞋湿透不可。于是,我上学走时,爸爸妈妈都让我随身捎着一双棉鞋,穿着蔴蓊子上学去。

蔴蓊子笨重,因为底儿是木制的,鞋壳篓里又填了一些麦秸,沾了许多泥,走起路来沉甸甸的,走不了多远路,就会使你感到双腿累得酸溜溜的。但是,只要泥水不是太深的话儿,蔴蓊子是不易透水的。因此,穿上它不会冻脚,感到挺暖和,人们都喜欢穿它。

到了学校之后,穿着蔴蓊子参加班里的活动不方便,我就把它脱下来,换上随身携带的棉鞋。等到放了学,再把棉鞋脱下来,换上蔴蓊子回家去。

蔴蓊子也和棉鞋一样,要谨防鞋里进水,一旦进了水,它就没有办法穿了。遇到这种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回到家里,赶紧把蔴蓊子里的湿麦秸掏出来,重新换上干麦秸。就这样湿了换,换了湿,湿了再换,有时一天要来回换上好几遍。

冬去春来,天气暖和了,蔴蓊子穿不着了,爸爸就把里面的麦秸掏出来,把鞋刷净晒干,挂在屋里的墙上,等到来年再穿。

我读到小学五年级时,必须得转校学习。学校距家远了,再穿蔴蓊子上学不行了,从此,就告别了穿蔴蓊子的历史。

如今,时代变迁了,人们的日子好过了,再也不为冬天穿鞋而终日发愁了,因此,蔴蓊子也就随之销声匿迹了。

我难忘蔴蓊子,因为它,记载着我童年的峥嵘岁月!

我喜欢蔴蓊子,因为它,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遐想和回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