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我不能忘却的记忆

作者: 崇德北塬 2016年05月04日情感散文

(一)

对于我的村子,我觉得越来越遥远,越来越陌生,却又越来越怀念。

村子穷,出门就是漫天尘土,出门走上一圈,刚穿上的新衣服,不知觉的变黑了。脚上的新鞋,不知都在那踩的泥巴和着鸡、羊、牛粪。这里道路坑坑坑洼洼,雨天积水成河,出入很不方便,各种设施都不完善,有些东西根本就没有,人的素质普遍不高……,我总是在想,为什么会生长在这样的村子里。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当我坐在电脑前写这篇文章时,想要发一气牢骚,却说不出一字一词,自己的心境平稳如水。没有了那种抱怨,没有了对上天不公的想法了。我对她犹如情人般,恨不起来了。

(二)

我喜欢寻找儿时的记忆。村后有一处土崖,那是村子里面最高的地方。也是我儿时常玩的地方,土崖旁边的沟里有两座废弃的砖窑,记得小的时候,还生产,现在周围已经栽满了果树。儿时的影子已经荡然无存了,路也不在了,崖畔上的酸枣树也不见了,沟里也全种上了果树,这里彻底变样了,果园用围墙围着,不便到崖跟前去,站在破窑上看过去,儿时掏的猫头鹰窝也不知了去向,猫头鹰也没了,崖上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丝惋惜与怀念,唯一留下里这两座破砖窑。

记得儿时,每逢烧窑的时候,我们常在上面烤豆吃,又一次还被看窑的人打了一顿,只记得哭着回家了,还被爸爸打了一顿,其余什么都不记得了。

绕过土崖,来到村子最北边的那一块坟地,那里埋葬着村里的所有亡人,我的奶奶、爷爷、妈妈都被埋葬在那里。这里充满了荒芜,杂草丛中一个又一个的土堆埋着一个个亡魂,我来到每个土堆前,用脚在上面踩个脚印。坟地里有两座碑楼,一座是我奶奶的,另一座是别人奶奶的。每次回家,提个草笼,常去那转转,坐在母亲的坟前歇歇,看看伯父为奶奶写的碑文,总感和亲切,我坐在奶奶的碑子前面,点一支烟,望着碑子上的文字,想着奶奶对儿女们那一生含辛茹苦的养育。我不知道一缕青烟能否飘到奶奶那里,但我依然相信奶奶会闻见的。奶奶旁边有一个坟堆,那是我最伤心的地方,看着它我只会无端的流泪,我的母亲就在下面,我欢乐的童年,温馨的母爱都被这一堆黄土无情的覆盖,这里埋葬着母亲的亡魂,也埋葬着我的欢乐。母亲坟头的枯草随风摇曳,我的心在不断的颤抖,我的心在不断的洗涤,我的心在不停的为之震荡,我的心为他们而骄傲,我的心在为这片黄土地而自豪……

我不明白我为什么喜欢来这里,我为什么感到死人比活人还亲切。这里的坟一座座的增加,哭哭笑笑,吹吹打打,披麻戴孝的送葬路上,洒满了纸钱。

(三)

绕着村子走了一圈,这里没有尘世的喧哗,只留下一些静寂。我是不喜欢热闹的,独自做在早已被磨平的石头上,背靠在身后的长着青苔的黄土墙上,一阵阵刺骨的凉在身体中游荡。村子在变,人也在变。现在,童年的伙伴个个都以成家立业,守护着自己的家,养育着自己的孩子了。而我,从这条黄土路上,走进了都市得繁华,看惯了外面的花花世界,却还在一个人独自流浪。每每想起这些,更觉得故乡的宁静与留恋。一个人在外面呆习惯了,故乡或许就会在这习惯中渐渐的淡忘,乡音或许就会在那一声声的文明中遗落。长时间的漂泊,我们之间有了太多无形的隔膜,见面只是寒暄几句,便无话可说了,我深知我们成长的过程有太多的差异,也明白我们的方向又太大的偏差,但我总希望能找回一些共同的东西,哪怕是儿时的记忆,竭力的寻找却往往两手空空,渐渐的连那简单的几句寒暄也成了微微一笑。

(四)

不知不觉,我走遍了村子的角角落落。对小时候的那些想法很是后悔。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正如“儿不嫌母丑”我正如一个在黑暗中迷失的小孩,没有月光,没有思想,只是独自一人走在不知名的道路上,不知前放是什么,是悬崖,是深渊,是死地。我不敢想,也不愿多想。我俯在地上,亲吻着他,感谢他带给我光明,感谢他把我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感谢他,让我重新懂得一个人的本分,作为一个人应该懂得的东西。

(五)

老树、黄牛、还有那半截黄土墙,如今已经不知去向,儿时给我讲故事的老大爷已经变成了一堆尘封的黄土,这就是我们这个村子里所有人最终的归宿,这里的人们,生时落在黄土炕上,死了埋在黄土堆下,什么也没留下,什么也没带走。一生的辛勤都已化作坟头那随风摇曳的枯草。我不知在哪块坟地里,究竟埋葬着多少亡人,但我清楚地记得那里有多少个土堆,我曾无数次的一遍又一遍的数着那些黄土堆,数着村子那一段又一段的辛酸。直到迎春花飘香的季节,我还会深深地呼吸着那花的芬芳,试图从这样的芬芳的气息中找到村子古老的答案。然而,我直到现在也没有弄明白那一堆黄土。

随着描写村子的文字渐渐的多了,我开始怀疑,我这张薄薄的纸张如何承载的起村子那厚厚的文化和深深的乡情。我这支愚笔如何说的清村子那久远和沧桑。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