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盏灯碗儿

作者: 跟头虫 2015年03月07日散文随笔

正月十五闹元宵,赏花灯是必不可少的习俗。现在的花灯,除了传统的带有寓意的鱼灯(年年有余)、羊灯(生肖灯,代表吉祥)、龙灯(代表国盛民安)、灯谜(谜面展示在花灯罩上)外,那些带有时代特色的符号,诸如中国梦、经济发展、人口民生、土地管理、金融科技以及诸如新常态、发展观、和谐社会等词汇,均以现代科技为手段,以模型、彩车、夸张的人物造型等,以花灯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灯影灯光灯火灯谜的游园中,达到与民同乐、与民同庆的目的。

赏花灯是自古就有的习俗。在我的老家,正月十五赏灯那是神秘而又神圣的仪式。父亲早早就将青皮或白皮的萝卜切成柱体,用汤匙将萝卜肉瓤挖空,做成碗状,然后找一根细细的枝棒,缠匝一层薄薄的棉花,插在灯碗的底部中央,然后浇上花椒油。待到夕阳西下,夜幕渐渐来临,再将一盏盏灯碗点燃,放置在不同的位置,一般是一盏放在饭桌,一盏放在炕头,一盏放在窗台,一盏放在灶台,一盏放在磨盘。然后一家人围坐一起,迸住呼吸,看灯芯的变化,期待来年有个好收成。每每这时,母亲就让我和姐姐们围坐一起猜谜语:“枣儿大枣儿小,三间屋盛不了,开开门,往外跑。”我们总是苦思冥想,先让母亲将谜底的范围划小,再在父亲的诱导下才豁然开朗,那就是灯嘛。再以后的年份,父亲就换了谜面了:“裤筒装裤筒藏,毛翼得瑟一札长。”我们自然就猜不着,父亲先是说是粮食的一种,然后就让我们看磨盘上灯碗内灯芯燃烧的灯形,果然有种米粒的形状,很是神奇!于是我就脱口而出:“棒子!”父亲慈爱地在我的额头上弹了一下,然后赏给我一串花鞭,那时可是最好的奖赏了。我高兴地颠儿颠地跑出去挂在树枝了点燃了,“噼里啪啦”的声响就是对节日的最直接的庆贺。

这时父亲端着灯碗四下照照,口中念念有词:“家家旮旯都照到,照到哪里哪里好。”照到厅堂照照我们每个人的笑脸,那叫子孙满堂;照到厢房照照土炕,那叫幸福安康;照到粮囤照照粮辫,那叫五谷丰登;照到栏圈照照鸡窝,那叫六畜兴旺;照到猫道照墙角,那叫康庄大道;端着灯碗一直照到祖先的坟头,那叫繁衍旺盛……经常看到有人坐在坟前在闪烁的灯影下,斟上一杯酒,口中念念有词,呷一口小酒,那“啁啁”的声响,让天上的月光也感染神伤。

那年月,有好多家境不好的人家,总是趁着夜色,将各家摆放在坟头的萝卜灯碗收回家去,挑去灯芯儿,切了炒菜吃。还有些没有萝卜的人家,就用白面蒸灯碗儿,当然那些个灯碗儿也是极好的干粮。

每年赏花灯的时候,我总会想起童年时的那些个灯碗儿,简单而又实在,真诚而又虔诚,快乐而又满足,那盏小小的灯碗儿一直照耀着人们生活的希望。

那盏灯碗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