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延安

作者: 易易 [文集]2017年11月02日原创散文

立秋后的第3天,从西安来到延安,尽管还是中伏的大太阳,但明显地感觉到这里的气温已经少了炎热多了凉爽。

延安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太和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流经市区,交汇于宝塔山下。其历史源远流长:考古发现距今约3万年左右,延安已有晚期智人“ 黄龙人”生息;春秋战国时期,延安大部属魏国,秦惠文王十年,延安始属秦;20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等在延安境内开展武装斗争,创建陕甘边和陕北两个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圣地奠定了基础。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吴起镇,开始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十三个春秋的战斗生活,全市境内有中国革命纪念地445处,现存革命旧居140多处,是中国红色旅游景点数量最多、内涵最丰富、知名度最高的红色旅游资源富集区。

这趟休闲旅游,其实是一次红色旅游。出发前,就确定第一要去的是延安城东南方向的宝塔山,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大门西侧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其中范仲淹题的“嘉岭山”最为耀眼,“高山仰止”最为宏大。漫步在印有斜纹的水泥路面盘旋而上,下午时分,山上茂密的树林完全遮住了西斜的太阳,微风轻拂没有热的感觉,不一会就到了宝塔塔下。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曾名嘉岭山,后因塔而通常称为宝塔山,海拔1135.5米,建于唐代,平面八角形九层,高约44米,属楼阁式砖塔,塔底层南北两个拱门分别刻有“高超碧落”、“俯视红尘”匾额,意境对应,耐人寻味,进门可以直达塔顶。塔的西面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曾经为中共中央报时和报警13个春秋。塔的北面在绿树林中有当代竖起的一面党旗,鲜美红艳、格外亮眼。在塔的东面山巅上,有范仲淹1040年至1041年戍延抵御西夏时的望寇台,因是山的最高点,明夜当空繁星伸手可取,故曰“摘星楼”;沿着一道笔直突兀的细岭举目仰望,正犹豫间,看见一同上山的四川职业管理学院的俊男靓女们夺路拾级而上,我也心血来潮跟在后面快步攀登,好像是被裹挟一样不一会功夫就到了山顶,但早已是上气不接下气又一身汗水,最明显的感觉是两腿发软不太听使唤了,必须得稍作小憩;原楼已毁,看见的是2009年重修的四层宋式建筑,没有上去的楼梯只在底层中间放了一面大鼓上书“平安鼓”,共游人付费抡槌祈望平安,绕楼四周漫走,三山脚下两河边上的延安城尽收眼底,错落有致的建筑密密麻麻,真是一方兵家必争之宝地。在它的北面,是烽火台遗址,沿着下山的大路不远的行程就到。再转回到塔下,步行5千余步,相当于绕西安交大兴庆校区外墙走了一圈的路程。亘古及今,凡爱兵亲民的官,都会受到百姓的推崇与敬仰,范仲淹正是这样的圣贤,他是北宋着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祖籍在陕西省彬县,出生于河北正定县,仅仅在延安做了不到一年的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后人就在斜对面的清凉山上就建有范公祠,这充分昭示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虔诚与美德。漫步下山,流连忘返,思绪万千,不由得记起贺敬之的诗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形象生动地抒发了人们对革命圣地的向往与热爱。

后面的旅游线路,就是沿着红色延安的经典线路由远而近。枣园革命旧址位于城西北8公里处的枣园村,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当时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现大门石柱两侧的题字“延园”为康生所书,1944年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至1947年3月,进门的右侧、领导人居住区前,铸立有当时中央五大书记任弼时、周恩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在一起昂首阔步的铜像,惟妙惟肖,意气风发,透出即将建立新中国的喜悦。院内枣树参天,绿草如茵,园林中央的建筑就是中央书记处礼堂,以山势修建的窑洞大体分为三层,错落有致分布着5座独立的院落,分别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旧居,后沟西山下是毛泽东发表《为人民服务》的讲话台和中央社会部旧址。领导人的窑洞多是两扇或者三里扇门窗,里面有仅能容一人通过的走廊相连,分别是卧室、办公室、会客厅(小会议室),床上的被褥均为白色的粗布,陈设的桌椅等用品简陋到了极限,墙上各有他们自己或者他们和配偶的珍贵照片,虽为黑白底色,但英姿不减,让人驻足歆羡。居住区院落和窑洞之间连接的道路,完全是当时的碎砖铺就,没有任何修饰,不由得叫人浮想联翩,伟人毛泽东及其老一辈革命家,就是在如此贫瘠的生活里,缔造了伟大的共和国,多么坚韧的性格,多么崇高的品质!

杨家岭革命旧址,在市西北约3公里的杨家岭村,1938年至1940年、1942年至1943年期间,中共中央在此办公,走进中央大礼堂,游人鼎沸、留念频频,72年前的“七大”陈设依旧:主席台正中是毛泽东、朱德的巨幅画像;会场后面墙上悬挂着“同心同德”4个大字,两侧墙上悬挂“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标语;靠主席台后墙插有24面红旗,象征着中国共产党24年奋斗历程;在主席台正上方,悬挂的横幅“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引人注目。50天的会期是党的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共举行全体会议21次也是党的历史上举行全体会议最多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第一次独立制定了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路线和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基础。1938年11月至1943年5月毛泽东在此居住,几幢旧居比枣园的更加简陋,没了参差的院落少了碎砖片的小路,1940年秋因修建中央大礼堂等工程,毛泽东等领导人和中央机关搬到枣园居住,1942年搬回杨家岭;1943年后又从这里陆续搬住枣园。1946年8月,在杨家岭窑洞前的小石桌旁,毛泽东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针对当时流行的\"恐美病\",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着名论断。1939年7月,周恩来由杨家岭驻地出发,前往中央党校作报告,途中乘骑受惊摔倒在石岩上,右臂骨折导致终生残疾。

王家坪革命旧址,位于城西北,隔延河与城相望,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八路军总司令部、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1946年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住在这里,旧居只有两孔石窑洞,分别是办公室和寝室。朱德的旧居位于军委礼堂西侧军委参谋部后院,有3个朝南的石窑洞。1947年3月,蒋介石授意胡宗南向延安发动了全面重点进攻,派大批飞机在王家坪上空轮番轰炸;3月16日,国军逼近延安的南大门,毛泽东离开是笑着说:不要紧,来得及,大路朝天,一人半边,他走他的,我走我的。他在那个山头,我在这个山头,没有什么可怕的。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城北1公里处的王家坪,建于1950年1月,1973年6月迁至现址,郭沫若1971年参观时题写馆名,广场正中巍然耸立毛泽东青铜像,高5米、重约3吨,连基座通高8.15米,伟人身着中山装、双手叉腰、高达挺大、浩气凌霄。馆内主要陈列和宣传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近13年间,党中央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大厅正面鲜花簇拥的后面巨大的古铜色群雕熠熠生辉,馆内有6个展厅,共展出革命历史文物一千二百六十余件,历史照片六百七十多幅,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小米、驱日寇的光辉业绩。

红色的延安,革命的圣地。毛泽东在此期间,曾经居住过12处窑洞,14次搬迁住地;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以及“老三篇”等92篇着作,在《毛泽东选集》1至4卷的158篇文章中,占了58%还多。一代伟人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的精神风貌,运筹帷幄、出奇制胜的雄才胆略,由此在那个风云变幻的世界永远定格。

作者易易的文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