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名谈起

作者: 秋月无限 [文集]2018年11月15日原创散文

每一个村庄的名字,就像人的名字一样,其背后必有一番寓意或者故事。同样,我们老家大雪村的来历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相传在战国末期,薛氏后裔为避战乱,从滕县西南迁至今小雪村定居,名“薛村”。到了宋朝时期,薛氏分居,其中长支后人迁至大雪村定居,其他仍定居在小雪村,因此有了“大薛村”和“小薛村”之分。后来,随着薛氏人口的繁衍增多,又逐步分化为“西薛”、“南薛”、“北薛”三个村庄。后人为纪念此事将“薛\”字演化为“雪”字。

据传,薛氏一族是黄帝的后代,黄帝与四妃嫫母生有两个儿子苍林和禺阳,禺阳直系后裔奚仲任夏禹的“车正”,也就是管理车辆生产的官员,后人尊其为造车的鼻祖。夏禹念其有功被封建立任姓薛国,即今日的滕州张汪镇境内。奚仲的第十二世孙仲虺曾出任商汤的左相,到商王朝末年仲虺后裔任成的女儿,嫁给周文王之父为妻。

周灭商之后,周武王封其太外公任成的后裔任畛为薛侯,薛国历经夏、商、周三朝共传六十四代,到战国中期被齐国所灭。薛国被灭掉后,齐威王派自己最喜欢的小儿子田樱来管理薛地。田婴死后,他的儿子田文即位,也就是后来的孟尝君。孟尝君在继承薛地后,惩治腐败,广招谋士,利用水陆资源发展经济,封地薛进一步扩张,其城域从之前的60万平方米发展到600万平方米,成为仅次于齐临淄的大城,从此“天下知有薛不知有齐”。但可惜,孟尝君想“自立门户”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就病死了。

到了战国末期,群雄互争,战乱四起,民不聊生。薛国富饶强盛,成为各国窥视的争抢之地。齐国担心薛国独大,于是齐魏联合灭薛,薛这个经历了近两千年的诸侯小国,最终消失在中国历史版图之中。

薛国灭亡后,王族子孙以及国人或继续沿用先祖任氏,或改以国名为薛氏。古薛国成为任姓、薛氏这两个姓氏的共同发源地,其在《滕县志·薛世家》中有较为详细记载。

由此可见,战国末期,薛氏一族为躲避战火,背井离乡,以求活命,从滕县西南迁至今小雪村定居就不足为奇了。  

又传,关于“薛村”改为“雪村”的来历,与明朝皇帝朱元璋来曲阜拜孔子的故事有关。

孔子被奉为\“天下文官主,历代帝王师\”。出身贫寒的朱元璋念书不多,他登基之后,偷偷地跟着马皇后娘娘学习《四书》、《五经》,以寻求治理国家的良策。过了一段时间,他想在大臣们面前炫耀学习成果,可又怕被大臣们识破老底没有脸面!

朱元璋非常的聪明,他心生一计,马上想到了孔子。于是决定亲自到曲阜祭孔。朱元璋到曲阜后不住行宫,独自来到孔林,头枕孔子墓酣然大睡。第二天拂晓,孔子第五十五代孙孔克坚急匆匆进孔林迎驾,只见朱元璋站在孔子墓前,嘴里念念有词。孔克坚停住脚步细听,原来,朱元璋正背诵《四书》、《五经》哩。背完后,朱元璋又向孔子墓磕头行礼,然后转身对前来的众人兴奋地说:“我今夜梦见孔老夫子啦!”孔克坚急切地问:“先祖说些什么?”朱元璋答道:“没说什么,只见他端着一碗墨汁,揪着我的耳朵,把那碗墨汁灌了进去。一梦醒来,我竟能无师自通《四书》、《五经》啦!”。

朱元璋一梦通《五经》的故事迅速传开,家乡人都已此传说为荣。其实,朱元璋聪明伶俐,胸怀韬略,深谋远虑,是中国历史上建树较深的一位皇帝。他一生作了很多打油诗,用词虽然不美,但却反映出他的豪迈与大气磅礴。在他登基称帝时诗兴大发,吟诵了一首名曰《金鸡报晓》的打油诗: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当他念到前两句时,在场的大臣们忍不住连连偷笑,这哪里是什么诗,简直就是小孩子说话啊。可他再念后两句时,大家鸦雀无言,随后就是一片惊叹叫绝之声。

回头再说,朱元璋来拜孔子正是冬季,他在起驾回南京行宫时,天空早已布满了阴云,途经小雪村飘起了绵绵小雪,西经大雪村降下鹅毛大雪,后人为纪念此事将“薛\”字演为“雪”字。又具史料记载,明初鲁王从尚寨行宫回兖州时途经此村,适逢天降小雪和大雪,后人将“薛”字演变为“雪”字。总之,不管是哪一种民间传说,都在讲述着家乡古老的故事,作为现代人,要好好地继承村史文化,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投身于建设美丽乡村事业之中。

关于因误会村名,历史上也呈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大概是在1968年左右,城里姚家响应国家政策到农村落户,其中公社的一位干部负责她家的安置工作,这位干部告诉她,现在有小雪和大雪两村庄供她家选择,她思来想去,觉得应当到村庄规模大一点的地方安家,于是,就报名来到大雪村落户。时间一长,她家才明白,原来“小雪”不小,“大雪”不大啊,与心中的愿望不相符。多年以后,姚大娘把这件事当做有趣的故事与村民谈论,有村民问她后悔自己的选择吗?她回答,在哪里安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心安下来才会幸福,她与乡亲们相处得很融洽,再让她走她还不愿意走呢。

姚大娘的话不无道理,她家落户后,村里从各方面给予照顾,安排她女儿在小学任教。当时,她女儿教我们二年级的语文课,姚老师个头不高,爱笑,大眼睛,园脸庞,两条乌黑发亮的粗辫子垂在腰下,特别引人注目。姚老师上课时声音洪亮,教课仔细认真,有时被调皮的学生气的会哭鼻子。后来,听说她嫁给了一位军官,随对象去了南京。时光冉冉,不知不觉将近半个世纪了,如果老师健在的话,现在已是古稀之年的老者了,衷心地祝愿姚老师健康长寿。

如果说姚家误读村名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而下面的三个故事就是人生的教训了。

春秋时,大教育家孔子有两个学生,一个叫子羽,一个叫宰予。子羽的相貌很丑陋,孔子认为他资质低下,对他的态度十分冷淡,后来子羽只好退学。而宰予仪表堂堂,又能说会道,因此孔子很喜欢他,认为这个学生将来一定很有出息。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孔子的意料之外,子羽是一个勤奋思考的人,他离开孔子后,自己努力学习,修身实践,处事公道,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着他的名字。相反,宰予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也”。后来,宰予靠他的口才,在齐国做官,可是没多久,就因为和别人一起作乱,被齐王处死了。孔子听到宰予的死讯,感慨地说:“我凭语言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判断错了;我以相貌取人,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公元前645年管仲患了重病,他在临终前告诫齐桓公说,千万不要让易牙接他的班。但桓公听不进去。易牙是桓公身边的一位大臣,有一天桓公对易牙说:”天下这肉我都吃过,只有人肉我没吃,这人肉也不知道啥味啊?“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易牙回去就把三岁的小儿子下锅蒸了,第二天送给齐桓公,桓公感动不已。认为这样的大臣,为了满足君王的要求,把自己儿子给杀掉。忠心耿耿,毫无二心,所以更加宠信易牙。管仲病逝后,齐桓公重用了易牙等三人;两年后,齐桓公病重,易牙等见齐桓公将不久于人世,假传君命,不许任何人去见桓公,致使齐桓公被活活饿死。齐桓公死后,宫中大乱,齐桓公的尸体腐烂生蛆,无人问津;就这样,春秋第一霸主,盛极一时的豪杰齐桓公,饿死在他宠信的臣子易牙手中。

我国著明的国学大师、北大终身教授,季羡林先生呈在《牛棚杂记》一书中透露,他当年蹲”牛棚“的时候,批斗他最狠的人是他最爱的学生,当季先生”被解放后“,那位学生无法面对自己的恩师,灰溜溜的离开北大,到外国混日子去了。

我们中国有句老话,不仅观其言,更要观其行。从古到今,不乏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小人。所以,做人做事要小心,遇事处惊不乱,以不变应万变,不被眼前所迷惑,拨开现象看本质,不给小人以得逞的机会,是我们永远需要牢记的。

作者秋月无限的文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