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信

作者: 倪红艳2019年11月01日散文欣赏

收拾旧物,突然翻出了母亲曾经给我写的信,不由得思绪万千。母亲没上过一天学,但母亲会写信,我很以我的母亲会写信而自豪。

在我上大学之前,“信”只是一个概念,它只存在于我的作文之中。信,那个年代最普遍的通讯工具,于我来说倒像一个美好的遥不可及的童话。偶尔在村里碰到信差,我希望他能给我一封信。我希望有一天我能收到一封信,没有想过这封信是谁写给我,写了什么。

1992年9月,我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大学收到一封信,看着信封上的地址,我知道这是家里来的信,眼泪如决堤的洪水哗哗地落下来。彼时,信已经不是我心中的一个童话,彼时,我夜夜躲在被窝哭泣,我想我的娘。

拆开信封,半页信纸露了出来:“女儿,你好……你要吃饱,串(注:穿)nuan(注:暖)和,娘很想你……”半页纸上歪歪扭扭的字里夹杂着错别字和拼音,但满满的是母亲对我的牵挂和思念。读着这封信,我的眼泪又一次哗哗地流下来,娘,我也想你!信是母亲写给我的,我收到的第一封信出自母亲之手。母亲没上过学,母亲不识字,但母亲给我写了一封信!

平静下来,我猜测这封信出自谁之手。这个迷,母亲在第二封信里回答了我——她让隔壁邻居家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海洋教她写的。从此,隔三差五地,母亲就会给我写一封信,“女儿,你好”“女儿,你好”“女儿,你好”一遍遍地从信纸里流出来,信里母亲的问候、关切和家长里短透着浓浓的温暖和甜蜜着,让我不再孤独,不再落寞。

在外地上大学的四年里,母亲的信陪伴了我四年。母亲的信越写越好,字越来越端正,错别字和拼音越来越少,篇幅越来越长。母亲的信有两个“特点”:生活中我们从来都叫母亲“娘”,但母亲写信落款从来都是“你妈”,这是那个小学生的“功劳”,说是写“娘”太土;母亲信封上的字五花八门,因为她怕别人笑话她的字,信封上的地址和收信人都是请写字好看的人替她写,实在无人可找了只好自己写。

后来我才知道,母亲为学会写信下了不少功夫。隔壁邻居家的海洋一放学,母亲就把他请到家里给她当老师,学拼音、学笔画,完了还给她的“老师”做好吃的。渐渐的,小学生海洋竟然和母亲成了“忘年交”。海洋因为天生有残疾,腿脚不灵便,听力也较差,所以心理上有一种自卑。母亲在向他学写字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乐观和积极向上鼓励和安慰他,海洋也越来越自信,初中毕业后上了一所医学校,后来当上了医生。

大学毕业后,我来南方工作,那时电话仍然没有普及,母亲继续用她的信给远方的我爱的安慰和家的温暖,直到2000年家里装上电话。

如今人们很少写信,我也再没有收到母亲的信,但空闲的时候,我常常翻出母亲的信品味,那字里行间的温暖透出的浓浓母爱,将是我珍藏几世的珍宝。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