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海中,言生态片语

作者: 叶浅韵 2015年04月16日散文随笔

在高高的山岗上,一片片茂密的森林,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令人暇想无边。一阵阵清风吹过,松涛隐隐,香气袭人。森林深处象似隐藏着极大的宝藏,让人忍不住想去冒险。蛛网的拦阻,松针的刺激,处处柳暗,又处处花明,无数曲径,举目通幽。脚下的惊喜,除了蘑菇,还有野兽的粪便,偶尔奔过一只慌张的兔子。

我听到这些在山里长大的孩子们,这个在说这里的松毛好厚,那个在说那里的树枝好多,若是在我们小的时候上山搂松毛砍柴的日子,一到下半刻的功夫,篮子就该满了。许多感叹留给了青山,留给了怀念的童年。仿佛才是一种尝试着长大的时光,变化的就不仅只是我们已经长大身体,还有山里这些已经长大了的小树们。它们已长成了一片片的森林,正与我们一起呼吸着阳光和空气。

森林的深处,我看见了一座了望塔,还看到了几个个穿着橙色制服的森林防火人。这时,我才蓦然想起了还有一群默默无闻的人,是他们在谛造着、守护着这一片片森林。

当我听说青松文学社要与林业部门开展一场爱林护林及送法下乡活动时,我欣然前往,这是我第一次走到森林的背后,以一种冷静的目光对接另一群人。我才知道,在宣威这片土地上,这些美丽的森林后面,是由一些枯燥而实际的数字组成的。比如,在这7年来,年均完成森林管护400余万亩;累计营造林110多万亩,其中重点工程造林14.1万亩,建成核桃基地70余万亩;实施封山育林18.5万亩,改造低效林5万亩, 绿化道路林网370公里;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275.51万亩; 组织义务植树2900万株。还有许多可以列举的数字,它们皆由林业人的滴滴汗水组成。

在此之前,我并没有想过森林的面积是多少,并对那些用百分数计算的覆盖率带着些许轻视。我习惯了呼朋引伴在大自然中奔跑、骑行、徒步,认为这是上天给予我们的赏赐。

从“小树不夷不成材”的俚语中,在“构建文明、健康、生态、和谐”的喊声中,终于领悟出些滋味。这生态环境的构建并非只是嘴上的春风,它们切切实实地需要有一群人兢兢业业的付出和努力,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完成“百年树木”的理想。双木成林,三林成森,百木才能成为森林。有了森林,才会有溪流淙淙,才会有芳草萋萋,才会有小桥流水人家呀!

近年来,在东山、在分水岭、在西山森林公园、在美奂山上,处处可见徒步骑行的人,或是三三俩俩,或是成双成对,时时欢声笑语,处处充满着生活的阳光,让人感受到无穷的乐趣。活着的美好,在眼前穿梭不止,阳光、空气、森林、水。仿佛我们所有最珍贵的享受都来自于这些貌似免费的东西,而事实上,又有那一样不是需要我们精心呵护的呢?从京城的雾霾到小城的阳光,也许我们都能明白些什么。

林业局长田志德曾幽默地说他的工作可归结为四个字:“干管湿管”。干管森林防火,湿管植树造林。好生形象的总结呀,然而,事实上,从爱林、护林、育林、林权改革到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天保、退耕、水土保持,再到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又有那一样是弹指间的事情啊。在这被赋予的神圣职责面前,每一个人都必须选择担当,我们都必须为我们活着的这个时代负责。唯有这样,和谐才是真正属于我们的。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