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海

作者: 谢振2020年06月07日现代散文

故乡高桥镇坐落在北部湾纵横交错的潮沟边上。靠海吃海,因此故乡人在农闲时节总是爱到那里去逛逛,名曰“去海”。

六七岁时,我被海鲜狠狠地撑了一次。那一次,妈妈“去海”挖了不少泥虫熬粥给我吃。我本来已经吃饱了,担水回来的她不知道,又给我舀了一大碗。我小,只知道泥虫粥鲜美可口,照吃不误。吃完后我就哟哟地叫肚子痛。情急之下,妈妈把我带到村里的水塘里浸泡肚子……那时,几乎每个墟日,都有人“去海”挖两三斤泥虫回来卖以贴补家用。

泥虫比较难找难挖,一般人更喜欢取比较常见的牡蛎。牡蛎,肉多肥厚,煮汤熬粥也不错,就是腥气稍稍有点重。

可惜,那时由于太小,家人不让我们小孩子跟去,怕管不住被淹。所以至今都无缘见识挖泥虫和取牡蛎的劳动场景。读初中后,家人才同意我们“去海”,但告诫我们:只能在退潮时进去,并且要结伴同行!

退潮,水沟里的水没到我们胸口以下,甚至只到大腿以下,就是我们哥几个扑通扑通掉下水的时候。由于没有会水的人在旁边指引,我们只是胡乱地扑腾,或者打打水仗。不懂技术,自由泳是游得很难看的,手脚使劲地抓和蹬,气喘吁吁的,也不过是蠕动四五米的光景。不过,对于仰泳,无师自通的我们都能游上二三十米。

游得久了,我们就在沙质水底里踩吃的。那是一种蟹,身体又圆又扁,大的淡红,有石榴那么大,小的橘黄,有拇指那么大,它的钳子咬人很酸很疼,但是钳子不大,小心一点不会咬到人的。不知其名的我们干脆称呼它们为“老虎蟹”。它们藏身在水底的沙中,必须用脚掌钻沙寻找,如果脚底感觉有轻微的震动,我们就潜入水中把它们挖出来。用“老虎蟹”熬的粥很甜美,至今想起来也不由得要猛咽口水。

雨后初晴,在泥质水底里最容易踩到的是“牛屎螺”,也许是雨后水底的微生物多,它们都聚来找吃的吧。这边踩到一个,那边踩到一个,两只脚一脚踩到一个,甚至一只脚踩到两三个。我们就好像掉进了螺的海洋,不停地潜水取螺,犹如不停地下潜又露头的鸭子一样。有一次,雨后(还没有初晴),我们相约去踩螺,收获也多,可是水温过低,也冷得够呛。

还有招潮蟹、弹涂鱼、斋鱼、沙蟹、虾、鲎……总是收获满满的。

高桥红树林保护区是中国大陆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保护区,2001年,中荷合作开始合作开发故乡的红树林旅游资源,至今已经略具成型。现在,故乡人的生活水平已经大幅提高,故乡人说的“去海”早就转变成去“看海”了。

据说,广东将打造全球最长滨海公路,高桥为终点!朋友,如果有时间的话,欢迎你来到这个旅游点探幽访奇一番。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