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

作者: 胡天曙2020年07月11日情感散文

父亲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走了。

那天正是元宵节,隔村的舅舅来拜年。午时十一点左右,就要吃午饭时,舅母把红包塞给父亲,父亲坐在长木椅上,含笑接过红包,脸泛兴奋,突而呼吸困难,而后溘然离世了,终年七十一岁。

父亲的命是苦的。听说,奶奶怀他在身时,爷爷已过世了。父亲有一个哥哥和三个姐姐,他是老幺。小时,他哥哥外出闯荡社会,无暇照顾弟妹。后来,两个姐姐也出嫁了,年幼的他和四姐相依为命,与寡母共度苦日子。在那闹饥荒的年代,生活过得如黄莲般苦涩。饿得难耐时,奶奶就把木寮上的玉米种子取下,舂后熬汤给姐弟俩喝。不久,奶奶死了,姐弟俩就成了孤儿。生活无依,度日艰辛,姐弟俩就投靠外祖母家,与大婶相依为命。几年后,体弱多病、花信年华的四姐也离开人世,父亲就更加孤单了。父亲每谈起此事,总是老泪纵横,我们亦唏嘘不已。

生活的苦难练就了父亲刚毅的性格,为人正义,嫉恶如仇。那时,读书要到十多公里外的镇上学校就读。父亲如饥似渴地学习,课外则龙腾虎跃于运动场上,练就一副壮实的身子,以及辩口敏捷的思维。青春似火,惜时如金。他学习勤奋,成绩优秀,因家境贫寒,只上高小(现在的初中)就辍学了。而后,返回乡里,落家结婚,生儿育女,勤耕桑柘。因识文断句,成为村里的小秀才,被委以生产队大会计的重任。父亲连任数年会计,以其过人的才干和聪明,出色地完成任务,受到了村人的称赞。

父亲当了生产队的会计,热心家乡经济建设,不因公循私。那时,生产队建起面粉厂,父亲当工人兼业务主管,孤家寡人,自销自卖。粉厂建在稻田坡边,那时我读初中,身体正值发育期,常饥肠辘辘,有时就到粉厂看看父亲。父亲看到我过来,就拿出一小瓷碗,然后随手抓起一把鲜米粉,放到小瓷碗里,又撒上一点白糖,倒入白开水,就可食用了。喝着甜津津的白糖面粉水,感受的是父亲浓浓舔犊之情。有时,没有白糖,亦可用白盐充之,味道亦美不可言。但父亲又叮瞩我,不要常来这里,这里是村里的东西,我们不能随便食用。听父亲的话,在以后的日子,我也少到米粉厂那边玩了。父亲制作的米粉又匀又细,质量上乘,深受顾客的喜爱。过年了,家家户户可分到几斤优质的干米粉,村人乐陶陶地过上好年,都夸父亲好手艺,为村里送来佳肴美味。

父亲爱听广播,特别是海南台谢东讲的故事栏目。每天中午12点整,父亲总是早早吃好午餐,而后津津有味地听谢东讲的故事。这是他最美的享受。平时,他酷爱看书,所看的书大多是历史故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他与村人聊天时,爱把此名著的人物典故,如数家珍地讲给大家听。“牛魔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活灵活现的讲述,老人小孩听得津津有味。

岁月流失,父亲年事渐长,体质不如从前,但他还日夜劳作,养育着他的儿女们。他带领全家去小山坳劳作几天,终于建起一个小型养牧场。那里开挖了一个水坝,可养鱼蟹。有一年,弟弟考上师范学校,自费学习,毕业后有分配工作。学费昂贵,家中囊中羞涩,捉襟见肘,父亲四处举债,亦不足数,最后含着眼泪把一头大耕牛卖掉,以资弟弟入学。可幸的是,弟弟学习毕业后,待业几年,最后终于上岗工作,父亲那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逢人便乐吟吟的。这是他的骄傲。

父亲待人热情,仗义直言,尊老爱幼,同情弱小。村里有一家寡妇弱女,弱智少聪,常受村里无赖的欺凌,父亲挺身而出,保护了她们母女。那可怜的寡母,常常给我家送来一些泥鳅和螃蟹,或瓜果青菜,以表谢意。父亲乐于助人,磊落大气,深得乡亲们的爱戴。

父亲去世的两天后,中午时分,远近的亲戚友人,一群群,一队队,纷纷前来,参加葬礼。有的担米挑肉,有的拿来钱物,以助主家。一人有难大家帮,这是淳朴美好的乡村习俗,而今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是令人感动的。

下午四时左右,出殡了。一条几百人的队伍,由村民和亲戚友人组成,有大人小孩,老弱妇女。他们跟着灵柩,抹着眼泪,有的放声大哭,徐徐前行……父亲若在天有灵,应感到莫大的欣慰。能有这么多的人送葬,应是他一生最大的骄傲!

安息吧,父亲!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