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田野深处去

作者: 琳子2020年09月03日现代散文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太好了!

写童话《草手镯》,我在家乡焦作的小村子“深扎”了六年。最初是一个叫星星的小女孩儿触动了我。2005年4月我去郑州开会,遇到诗友刘英平和他的女儿星星。星星七八岁的样子,穿一件粉色薄袄,头发黑又亮,小脸白白净净。但不幸的是,星星患有眼疾,先天弱视,只能看到微弱的光。我看着星星亮闪闪的眼睛和热气腾腾的小脸,久久不能平静。我尝试动笔写童话故事给她,希望她开心。没想到,这一写就没有再停笔。

星星的遭遇让我想到,自己是一个有过美好童年的人,我们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人都有着一份得天独厚的童年馈赠,只要不停地去挖掘,去聆听,去深耕,去捕捉,把自己重新派送回去,紧贴大地,紧贴我们的村庄,就会获得更多写作灵感,就会得到更多的创新能量。

我所在的小村庄自然,通透。村口长满高大浓郁的树,住着成群结队的喜鹊、乌鸦和麻雀等。田野里满是阳光,鼓荡着干净的风。在这里,劳动是每个人的事业,光荣且真挚。大田敞开,不停地发芽、开花、结果,每个人的生命都和大田紧紧联系在一起。养育是美好的事情,生长是美好的事情。很多孩子一起玩泥巴,在田野奔跑,在耕种和收割的间隙嬉戏。他们喜欢吃大铁锅蒸煮的饭食,自己动手做沙包、弹弓和小手枪,老屋和胡同里有甜蜜的睡眠,村子中心有清澈的水井。

我们热爱的田野,一年四季都在不停地生长。夏天我们去割草,会一直跑到大田深处,大田深处有深井,小朋友就会到井中取水——攀着抽水机的管道,小心翼翼下到水面,装满小瓶子,或者拔下一棵玉米秆,用玉米苞装水,哗啦啦提上来。这些冒险谁都不能告诉大人,我们守口如瓶。大田里还有各种各样的生灵,它们的秘密无处不在,就像我们的生长无处不在。这样的童年多么快乐,多么健康,又是多么珍贵。我们需要把这样的童年讲述给更多的孩子,带给他们鼓舞和启迪。

基于这样一种情由,我给童话《草手镯》的审美定位是:自然、拙朴、宁静、美好。确定这本童话的主题就是赞美生长和养育,以村庄和大田为场景,以劳动和善行为动力,突出细节和场景,抒写自然的宁静和永恒,表达本真质朴的美好和爱。

我走在故乡的土地上,深入到中原大地的心脏去。

“深扎”期间,我确定童话为500字左右的小篇章,以100篇为限,以春夏秋冬自然的变更和推进为主线。在创作的时候,为了加深文本的层次和深度,我拟定了一个笨拙、孤独、忧伤的小女孩形象贯穿始终。她生长,她哭泣,她快乐,她自言自语,她和蹑手蹑脚的小动物互赠温暖怀抱。同样,我在文中创造了奶奶这样一个宽厚的养育者,她勤劳善良,是童话中的“女神”。故事中,我注意了使用土窑、大庙、水井、粮仓、河流等象征事物,一方面它们真的存在于我的童年,是一处巨大的磁场,另一方面它们本身就是生长的母体,是储藏的母体。即使一部童话,创作的时候我也努力去体现中原大地本真质朴的精神元素,体现伟大时代背景下的爱和善良。

我愿意一直把根扎在泥土里,把乡土的童话和故事坚持写下去,也希望像小星星一样的孩子能一直读下去。我愿意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