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中国城

作者: 肖复兴2020年10月20日优美散文

冬末春初,细雨霏霏,一直飘洒着,到了晚上,中国城里鳞次栉比的店铺前的霓虹灯光,在斜刺的雨丝中,像是沾满了泪水,显得有些凄迷,多了几分的乡愁。

在美国,旧金山的中国城年头最久,规模也最大。以百老汇大街为轴心,辐射四周的一片街区都属于中国城。走在这里,店铺上的店名是中国字,来来往往的人,大都是中国人,和国内街区并无两样,真让人有些恍然如梦的感觉。

即便有雨,也阻挡不住国人到中国城里来。来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居住在旧金山的华人,一种是像我这样的访客。如今,居住在中国城周边的华人,已经不知是第几代了。年轻人大多搬离了这里,依然固守于此的,大多是老年人。在街上,常见这样一脸沧桑的面孔,操着英语或粤语或闽南话,却是华人的容颜。偶尔,也会见到几个坐着轮椅的老人,被家人或保姆推着,冒雨来到这里,为的不过是买中国人爱吃的蔬菜,或者到餐馆里吃一顿中餐——都说乡音不改鬓毛衰,其实中国人的胃口,比乡音,比容颜,还要难以更改。无论走到哪里,味蕾连接的胃口,永远牵动着人心深处最动人最温暖也最牢固的那一点。

都说一个女人要想征服一个男人,要先征服他的胃;其实,就是征服了中国人,也难以征服中国人的胃。在这里,你会感到,乡愁比哪里都要浓郁,甚至沉重。在这里,乡愁不是诗人说的那种升华了的邮票或船票,而是更为具象而真切的这些莲藕、芋头、苦瓜、四季豆、小油菜、大白萝卜……还有大小中餐馆里那一盘盘经过烹炒煎炸而香味四溢的中国菜品。想起了李清照的一句词:“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她说的故乡,还是吃喝,是中国人的胃。

在这里,我遇到一位华人,我们在十字路口等红灯时,从这阴冷的雨说起话来。她对我说:旧金山天气不好,冬天很冷。她比我大一两岁,已经是七十往上的老太太了。她是先从内地到了香港结婚,又从香港和丈夫来到旧金山,一步一个新台阶。1977年,内地的生活水平和香港、美国没法比,她以为日子会随着地点的更换而节节升高。她没有想到,那时候的旧金山已经不再是一座华人渴望能够挖掘到金子的金山。她告诉我,到现在,她也没有自己的住房。我问她:孩子呢?孩子可以帮衬你一些吧?她摇摇头说:我们这里,人老了,没有靠孩子的,都是靠政府给的救济金,像我,一个月有900美金,凑合着也够活了。

我和她告别时,细雨打湿了她的衣服和花白的鬓发,看着她消失在街的尽头,不知道她要去哪里,也不知道她来中国城做什么——起码,她不是为了买菜和吃饭的——或许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来这里转转,当成散步遛弯儿;或许是为了感受一下与内地和香港相似的气氛,甚至是和如我一样的华人说几句家乡话。所谓的乡愁,对于她,或许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我的心头忽然有一种兔死狐悲的伤感。1977年,我整整30岁,如果那一年,我和她一样也来到这座城市,会不会落得和她一样?在太平洋的这一头,买得起邮票,却买不起船票,再也回不去太平洋的那一头,只能沦落在中国城细雨飘飞的街头?谁也不敢给自己未知的命运打包票,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混出个人模狗样的,只是少数,大多数人只能充当这些人下面的分母。

晚上,我和孩子在一家湘菜馆吃的晚饭。菜品却是改良过的中国菜,融合了美国人的口味。这在中国城的餐馆里很普遍。但这并不妨碍菜馆里爆满。走出餐馆,雨下得更大了,中国城被雨水包裹着,一片湿漉漉的,有些阴冷。忽然想起刚才见到的那位老太太说过的话:旧金山天气不好,冬天很冷。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