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秋光中的西湖

作者: 侯国平2020年11月12日现代散文

读庐隐《秋光中的西湖》,收获颇多。

庐隐是五四时期著名的女作家,人生派的代表人物,在文坛的影响与冰心,林徽因齐名。茅盾对其推崇备至,大加赞扬。她的作品委婉细腻,生动感人。《秋光的西湖》,是她写于1932年间的游记。

九十年前的西湖,在庐隐的笔下是个什么样子呢?如果让我们来写,会怎么写呢?假如按照眼下写游记的套路,一定会先写上一番西湖的今生来世,地理位置,景点介绍和文人骚客的描写和赞扬。然后再写几句地方政府如何重视,精心打造,写来写去就成了导游口上的解说词和政府倡导编写的旅游手册。

庐隐不落俗套,不拘一格,对那些陈词滥调几无着墨。而是开篇写道,我象只负重的骆驼般,终日不知所谓的向前奔走着。突然心血来潮,觉得这种不能喘气的生活,不能再继续了。因此便决定到西湖去,略事休息。旅游是放松自我,调节身心的好方法,也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好途径。

秋光中的西湖,在庐隐的笔下一阵沁肌秀骨的凉风,从桐叶梢头穿过,飒飒的响声中落下了几片枯叶,天空高旷清碧,昨夜的雨云早已躲得无影无踪了。秋光中的西湖是那样冷静,幽默。湖上的青山如同深纽的玉色,桂花的残香,充溢于清晨的气流中。这时,我是一只骆驼,我身上负有的人生的重担。我这时是一只紫燕,我翱翔在清隆的天空中,我神祗的赞美歌,我觉得到了灵魂的所在地。

西湖美景不只在三月天,秋光中的西湖,别有一番韵味,在庐隐的笔下,西湖的秋光那么幽美,婉约,秋天的景色和人的心境融合在一起,让人如痴如醉,沁人肺腑。

西湖的美景,浓墨重彩是荡舟湖中,看着划桨所激起的波纹,好象万道银蛇蜿蜒不息,庐隐的想象让人抚掌喟叹,引人入胜。这时船已经三潭印月前面,白云庵那里停住了。我们上了岸,走进那座香烟缭绕的古庙,一个老和尚坐在那里向阳,菩萨案前摆了一个签筒。我先抱起来摇了一阵,得了一个上上签。于是,朱、王二女士和建也都每人摇出一根来。我们大家拿了签,嘻嘻哈哈笑了一阵,便拜别了那四个怒目咧嘴的大金刚,仍旧坐上船向前泛去。

秋光中的西湖,就象一幅画,但这画面却是流动的。黄昏的时候,我们的船荡 到了艺术学院的门口。我同建去找一个朋友,但是他已到上海去了。我们嗅了一阵桂花的香风后,依然上船。这时凉风阵阵撩着我们的肌肤,东方天边已变成灰暗的色彩,虽然西方还漾着几道火色的红霞,而落日已经堕到山边,只在我们一眨眼的功夫已经滚下山去了。这山被烟雾整个的掩蔽着一望苍茫。小划子轻泛着平静的秋波,我们好象驾着云雾,冉冉地已来到了湖滨。

不经意间,庐隐把西湖的秋光描摩得五光十色,如梦如幻,让人陶醉。散文是以情感人的,情的传达又是透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的。秋光中的西湖,满地不少黄色的野花,半红的枫叶,还有那透骨的秋风,多少清冷又鲜艳的画面,让人欣喜清爽。

庐隐的散文如行云流水,亲切自然,没有词语堆砌,也没有无病呻吟,读起来朗朗上口,直叩心霏。秋光中的西湖,不光有静美的湖光山色,还有徜徉期间的生动鲜活的人物,西湖的景色就象一幅画,是靠人的行走来打开展现的。散文中要不要写人,怎么写,庐隐的散文为我们提供了范例。

庐隐的散文有轻强的小说元素,散文之美要有人物之美来映衬才会感人。庐隐写人的文学功底十分浓厚,寥寥几笔就能刻画出一个鲜明生动的人物来。比如,她写一个逝去的朋友陈君,这人有时也打点小牌,他总是摸着光头,懊恼地说:“又打错了。”几十个字就把一个人物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真是如椽大笔,几十个字便胜千言万语,大师就是大师,叫人望尘莫及。

九十年过去了,庐隐的《秋光中的西湖》,还是那么生动鲜活,亲切感人。对当下散文的写作仍有着指导和借鉴意义。尤其是写游记的文学朋友,真的应该读一读她的作品。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