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董卿--你是人间理想

作者: 何白女[文集]2020年12月07日原创散文

第一次知道你,是在小时候锣鼓喧天的春晚主持阵容里,衣着整齐祥和的华服,配上一张“国泰民安”脸,把普天同庆妥妥地展示出来。那时,你只是董卿,过年的代名词而已。

再次接触,是在大型文化传承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你从如诗如画的背景中阔步前行,那坚定的步伐和灼灼的目光似乎在传递一个又一个捷报。说古典诗词,你信手拈来,论创作渊源,你侃侃而谈。伴随着你铿锵有力的开场白,我似乎感受到一股不能言说的力量,一群充满智慧的青年才俊即将聚集于此,华山论剑。我记得有一期,一个16岁复旦高中生武亦姝击败北大学生陈更。你满面春风,并不是满意这个结果。因为对你来说,无论谁赢,你都一如既往地开心。相比结果,你更在意的是这个披荆斩棘的过程。你夸赞她“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获得如此殊荣,不用解释有多辛苦,站在那里就已经是答案了,你不说,我也懂。这或许就是至高的褒奖吧。你瞬间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不要假装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有人说,董卿是个标准的大家闺秀。我不这样认为,在古代,大家闺秀除了学习琴棋书画,更多的是待字闺中,玩弄脂粉,终究有点娇弱。而我还是固执地想把你比作有勇有谋的将军,带领一群精兵强将攻克一座座城池。

后来,我又刻意地去看了你的大型公益类节目《开学第一课》。在与一名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交谈时,老人因腿脚不便,坐在轮椅上。你没有搬来凳子,而是一直站着。老人向孩子们介绍小时候的英文水平时,孩子们欢呼起来,你也像个大孩子用崇拜和尊敬的目光仰望着老人。原来你已经悄悄跪下了。我分明注意到你穿着高跟鞋,和一身简洁的连衣裙,用最得体的姿势半跪在地板上,保持和老人平视的角度。当老人提到每天晚上都要读《莎士比亚》时,你带着关切和心疼的语气问老人几点睡觉,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老人的健康。那时,你把手搭在老人的手背上,像极了一个女儿,似乎叮嘱一个不听话的父亲以后要早点睡。你又偷偷地跪下了。是啊,跪下的是躯体,站起来的是灵魂。你用谦逊的态度告诉我们:在权威和知识面前,必须有敬畏之心。我想你的父亲一定也很优秀,才能把你培养得如此进退有度。你得多优秀,才能与国之脊梁并肩站在一起。

最近,我又去看了你的大型访谈类节目《朗读者》,知名演员陈数来访。两个有着相似干练气质的女人坐下来交谈,并没有预想的刀光剑影。那次,陈数谈到和丈夫去巴厘岛,经得儿子同意。你嘴角微微上扬,眼睛微眯,眼角浅浅的皱纹也跟着明朗了许多。有人用温柔来形容你,而我觉得用你来形容温柔再合适不过。她说以后她只需要好好爱大象就好了(大象是她的继子的昵称),声音颤抖。我分明也看到你眼里闪烁着难以掩饰的泪花。在摆着淡紫色绣球花的屋子里,你们像极了感情深厚的闺蜜聊着家长里短。你用同理心轻轻地拂去他人心中的尘埃。你说“我们去朗读吧”。站起来,抚平裁剪简单的裙角,绝世而独立。

有人采访你,谈到你的育儿观。你说想要教育孩子成什么样,只需要自己做那样的人就行了。所以,你也希望你的孩子和你一样吧。在这个嘈杂的世界里,你一直坚持自己特有的风格,多少人以你为标杆。如果人生是不断闯过一个又一个黑屋子,你一定是屋顶那扇窗户,照进暖暖的阳光,在地上形成人间理想的模样。

此时,耳边又响起你略带鼻音的声音,它像寺庙的撞钟,带着太多太多的虔诚和期许,一次次叫醒困顿的灵魂。碌碌无为的日子里,指明了信仰的方向,让我们深刻地明白“龙的传人”的精神标签,并把中国文化不断地播撒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源远流长。

也像姐姐的谆谆教诲,用最温柔的语气说着最有力量的话语。给每一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演绎无数个知识瑰宝,你也曾在舞台豪迈地大喊“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寄希望更多的弟弟妹妹,鼓励在文化的世界里拾级而上。

同时,也像一个暖心的午夜电台,以最安静的姿态听着四面八方的声音:失意的,落魄的,烦闷的,再以精准的方式用最温暖的方式传达出去。从此,黑夜里有这么一盏灯,照亮某个人很久很久。

第一次听到“先生”这个词,是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她的名字后缀都会带上“先生”两个字。后来我明白,有一定学术和地位的人才能冠以“先生”之名,不论男女。如果可以,我想给你也加上。

“你好,董卿先生。”

作者何白女的文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