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牡丹指尖开

作者: 庄学2021年02月16日优美散文

就那么一捏,一揉,一搓,一片花瓣就做好了。再一捏,一揉,一搓,花朵的茎秆就出来了。再从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面团里,撷取一块绿的揉揉捏捏,也不过三两分钟时间,一朵绿叶红花的牡丹花就做好了。这就是面塑,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家世代以面塑为生,父亲及父亲的父亲都是干这个的,说到底,这只是一个谋生的技艺吃饭的手段。到了她这一代,不再漂泊,定居洛阳,面塑成为作品,有了文化味,传承也就有了更深远的意义。

她的手指细长,葱白样,灵巧地翻舞着,一根细小的拨子(面塑工具),点化出了栩栩如生的眉目;一柄柄粗细不同的小梳子,梳理出飘逸的服饰纹理和发饰;一把普通的小剪刀,剪流苏、剪飘带、剪枝叶,也剪出或俊朗或婀娜的形体。涧西区的文化馆,有她的工作室,艺术气息氤氲。展示台上,摆满了色彩艳丽、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面塑作品,有风雅俊秀的文官、有持枪拿刀的武将、有怀抱琵琶的仕女、有慈眉善目的寿星。每一件作品都细节讲究,表情传神,栩栩如生。尤其是几件牡丹花花篮作品,摆在醒目的位置,簇簇依偎,枝叶灵动,忽而疏离,如风掠过。见我们惊奇,她淡淡地说,住在洛阳,耳濡目染的都是牡丹花美,一个面塑传承人,怎么能够没有牡丹花的作品,怎么会没有牡丹的要素哩?

在四月的花开季节,我默默地坐在非遗展馆的一侧,看着她十指上下眼花缭乱地腾挪,仿佛在弹奏一曲韵律悠扬的歌,歌声中一朵朵各色牡丹艳丽夺目,在指尖上盛开了。看似捏制得轻巧,看似牡丹花开得璀璨,背后却是材料细心地准备。“面塑,蜂蜜和面。蜂蜜防裂,还要加上防腐剂。父亲那辈,面塑色彩是纸用的染料,现在是食品色。我现在又改成了珠光色,颜色更鲜亮。”和好了面,再蒸,等面晾凉,再兑色。一件作品捏制完,还需要晾干。

她带着牡丹等面塑作品,走了许多地方。2001年受邀参加第69届法国世界博览会;在郑州艺术博览会上,她的作品“牡丹仙子”获得金奖……2016年9月由河南省博物馆、河南省非遗办公室、河南省非遗保护中心、河南电视台联合录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技艺》纪录片,记录了她和面塑对望的痴恋之心。

如今,她的儿子成为新的面塑传承人。也许,他心中构筑的作品模样,会有卡通元素及更多现代元素……

即使时光变幻,世事更替,李家面塑作品的包装几十年如斯,从没变过,精美的纸盒,一定要附上“面人李”的标记。这是李家面塑传承的标志,有这标志在,李家面塑的传承就在。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