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的端午乡俗

作者: 李学军2021年04月22日生活散文

五月端午,从现实来说,是个具象的节日。这种具象,是精神与物质融合的完美体现,可读可品,可想可感。

按照传统的说法,端午本是纪念诗人屈原的节日,尽管今人继承着各种活动,但在两千多年的历史演变中,不再那么抽象和意象,不再只成为人们一种灵魂的慰藉,它渐渐地形成了一种深厚的风俗文化。且这种文化,受诗人精神熏陶不断被诗化,使现在人们的心灵,都濡染了多元化的有滋有味具象元素。

过端午节,各地有各地的乡俗。如果说乡俗是生长在沃野上的一朵奇葩,那么端午就是这朵奇葩最引人注目的风景之一;如果说乡俗是闪烁在人们心头的一曲歌谣,那么端午则是最动听、最响亮的乐章之一。

在此,我以北方人的观感,简单说说北方的端午。

北方过端午,声势不大,没有南方的隆重,集体活动不多。但是,北方人过得充实。

就我们河洛地区来说,端午节的到来,意味的是一场大丰收。除了插艾、包粽子、缝香囊、拴五色线,人们最高兴的是看到了一片片好收成。在城里,收获的是诗歌,举行诗会是不可缺少的活动。在乡下,呈现出的则是劳动成果。

端午的到来,首先让人想到的是收麦子。这时节,金黄色的麦浪一层又一层,缕缕麦香荡漾在夏风中,尤其是飘到远方的那一丝丝,让许许多多在外打拼的游子,闻之如归。什么碾馔味、麦仁味,马上渗入身心,思乡之情立刻涌上心头。

都说河洛人恋家、爱家。的确,河洛人的脚步无论走多远,每逢收获季节,都要回家。麦子作为主粮,回家收麦,是件大事。我见过好多没有种过地又到城市居住的人,也要回老家看望一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亲戚或邻居。

端午时节,收麦的同时,也是杏熟的时候。间或还有些晚熟的樱桃、桑葚。收麦累了,摘些果实润润口舌和肠胃,马上便鼓起劲头。

民俗中的端午节,走亲戚是件大事。拿着新麦面蒸的馒头,炸的麻糖、油角,到亲戚家转转,相互慰劳和庆祝一下,很是亲热。这种习俗,是端午节传承下来的风俗。

过端午,尤其在乡下,没有许多诗意,有的是深厚而质朴的具象。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