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龙

作者: 董国宾2021年04月27日优美散文

故乡在村寨,从僻远的村寨一走出来,故土根脉里的一抹抹乡愁就拴在了我的影子里。闹年的锣鼓声仍在四起,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大步走过来,这“咚咚咚”节日的欢快脚步声,让我想起了故乡历久弥新的正月十五闹元宵一幕又一幕。

正月十五闹元宵,和过大年一样热闹,元宵节的乡俗里,观花灯,放焰火,吃汤圆外,家乡还有一个古老的传统民俗舞板凳龙。

板凳龙,又称梅竹灯,是用一条木凳加以装饰形成龙身,再拼接成一条长长的龙。元宵节舞板凳龙,源于汉代,由舞龙求雨的宗教活动演变而来。相传,很久以前,天遇大旱,东海的一条水龙不顾一切跃出水面,下了一场大雨。但水龙由于违反了天条,被剁成一段又一段,撒向人间。当地受旱灾的百姓,急忙把一段段龙体放在板凳上,并连接起来,人们称之为“板凳龙”。百姓希望这条水龙能活下来,于是不分昼夜奔走相告,舞板凳龙习俗便由此而来。

家乡板凳龙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俗称长灯,采用木板、竹片、白纸和各类花纸作为材料。板凳龙的龙头、龙身和龙尾骨架均采用竹篾做成,再糊上透光白纸和彩纸,饰以龙须、龙眼、龙眉、龙角、龙珠,画上龙鳞、龙鳍和彩云等花纹图案。根据龙头造型,板凳龙有仰天龙、俯地龙、大虾龙等类型。其实龙身就是由许多只板凳组接而成的长板凳,但不管龙头还是龙尾,体内都装有灯座,夜里点上蜡烛,通体透明,醒目而壮观。板凳上的花灯造型亦各有不同,有方灯、酒坛灯、字灯等,以麦饼团、剪刀箍、甩尾巴为主要的表演阵式。

板凳龙做好了,元宵节之夜,村寨里舞了起来。鼓乐喧天,灯火通明,蜿蜒数百米的长龙开始出行。舞龙的乡亲们身穿黄色对襟衣、红色灯笼裤,腰系红色丝绸带,个个精神十足,喜气开怀。几个壮汉扛着两米多宽、三米多长的龙头上下起舞,只见龙颜威武,龙须透着庄严,龙眼如炬,栩栩如生。板凳龙一百多节,每节龙身需要几个人扛舞,舞龙的队伍声势浩大,盘旋穿梭,围观的人群在灯的海洋里尽情狂欢。浩浩荡荡的板凳龙途经田地,预示祥龙普降甘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板凳龙穿行村巷,村子里鞭炮齐鸣,喝彩不断,祈求多福。长辈把板凳龙迎到广场,广场上长龙旋舞,欢呼雀跃,蔚为壮观,好一个喜庆欢闹的元宵之夜。

家乡的板凳龙,寓意吉祥,和顺。村寨的元宵节,底蕴深厚,平实。狂欢的元宵节是花圃中掀起的一波波香气,是根脉里永不变老的眷恋和思想。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