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洞的小蟹

作者: 复达__岛主 2015年06月29日优美散文

退潮后,灰褐的滩涂上布满了星星点点的洞洞,像是滩涂的鼻孔,无声无息地呼吸。甚至硬实的沙滩上,也会有这样小小的洞孔。蟛元蟹、沙蟹或者红钳蟹等,一只只的在洞孔旁边,有的也远离洞孔,或静静地晒太阳,或慢吞吞地爬动,也有快捷地横行。一旦发现人迹,几乎集体警觉似的,全静默下来,小心翼翼地注视着,只要人再靠近一步,就五花散飞,落荒而逃,纷纷钻入洞中。滩涂上只裸露一只只大大小小的洞。

一只只的洞原是小蟹们的家。鸟有鸟巢,蟹有蟹洞。这洞,却只有小蟹才有。小蟹是洞的天然拥有者。

大的蟹,比如梭子蟹、花蟹、帝王蟹等,是闯大洋的,它们遨游海中,不喜海边生活,更不会在滩涂上打洞。假若想歇一歇,也只多在淤泥里钻一会,像是要感受一下淤泥的柔情。还打什么洞?它们不与小蟹在滩涂上争抢。即使如石蟹、和尚蟹这般的小蟹,虽也生活在近岸的海中,也不打洞度日。石缝成为石蟹的栖息处,得天独厚。和尚蟹想来顶着只圆圆的铜帽般的硬壳,难以在滩涂上打洞吧。还有生存在咸淡水之交的青蟹,我们称之为“黄革蟹”,大多在浦道里生活。浦道的泥壁为它创造了一个居所,但它也只洞穴而居。那洞,似乎只能容身而已,用手一探,它的大蟹钳便会凶狠地伸张出来。

沙蟹、蟛元蟹、红钳蟹等小蟹何以在滩涂、沙滩上打洞呢?

好像没有人钻研过。我想,是不是因为胆小恐惧呢?或者闲来无事,像小孩搭积木似的,玩起了打洞的游戏?

涨潮时,涛声连绵不绝,如雷贯耳般。小蟹们仿佛感觉到地动山摇,惟恐被凶猛的海浪冲走,便拼命的用坚硬的钳子挖洞。挖呀挖,挖得越深越好。一个个光滑的洞便在滩涂上挖掘出来,深不见底样的。听到滚滚的涛声,小蟹们自是逃进洞中,躲藏起来。退潮的时候,该也如此吧。或许,小蟹们在潮水涨平时,也会探出身子,感受黄浑浑的海水,在海水里慢慢地爬行。

当然,也不排除小蟹们在尽情享受浪潮的时候,率性地打洞。打洞是它们的本能,或者它们天性是必须要打洞的。于是,一边聆听绵绵的涛声,一边又在海水里精心地挖打出一个个的洞孔来。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小蟹们的洞洞都在涨潮之后所挖打。要不何以在退潮后它们纷纷爬出洞来?当滩涂露出水面后,上面的洞孔如人脸上的麻子,仿佛早已存在似的。

俗话说,大蟹还是小蟹乖,小蟹打洞会转弯。这里的“乖”不仅是指听话,也指聪明机灵吧。它们所打的洞,真个不是一通到底,确实在一定的深度后突然转了个弯,甚至会有分叉的两个洞。这样的俗话,是赞美还是含有贬义的成分?

小时候的夏日,我和小伙伴们常常到老家的后沙滩去捡拾海瓜子。见到滩涂上爬动或者静默的小蟹,往往会成挡不住的诱惑,便哗啦啦地冲向滩涂。小蟹们一阵惊吓,慌乱逃窜,急忙纷纷地钻入洞中。是慌不择路一般,就近逃入洞里,还是看上去虽纷乱一片,事实上都一一有序地钻入自己的洞中?不得而知。滩涂上再无小蟹的踪影,惟有大大小小的洞孔依然阵列在我们面前,不声不响地引诱着我们。我们就选择大一点的洞,用小小的手臂伸进去,想把里面的小蟹捕捉出来。洞壁很光滑,即使有时手臂被绷得紧紧的,但用点力,柔软的淤泥还是能让手臂挤进去。然而,洞又好深,有时大半个手臂进入洞里,还是探不到底。更多的时候,是洞里藏着洞,一个转弯,另一个洞就使手臂碰壁遇阻,让人感到遥不可及,不得不放弃。能在洞里捉到小蟹的情景,实在很少。倘有一两只捕捉到,会把小蟹高高举起,将兴奋之意融和在炫耀之中。

小蟹打洞会转弯,许是小蟹在海水里闲着没事,往下再打下去却是硬实的泥石,只得转弯而打,以消磨漫漫时光;许是它们特意而为,将洞转个弯,以保护自己,如狡兔三窟,三窟做不来,那就转个弯吧。总之,小蟹们打了洞,就有了家。

小蟹们何以不去闯闯大洋呢?那些大蟹们成群结队的在大海中畅游,斗士一般的横行在各类生物间,那才显耀蟹的本色。而小蟹,却只迷恋岸边的风景,贪恋五颜六色的贝壳,钟情柔软细腻的滩涂,将打洞的情结深深地刻录在滩涂上。长不大的小蟹只会在近岸生活,以偌大的滩涂为平台,畏惧潮水,惟有退潮后爬出洞来,沐浴阳光或者雨水,在滩涂上小心翼翼地爬动。这许是小蟹的特性吧。

我曾将一大一小两只蟹放在道地上,看它们如何表演。大的是青蟹,溜一下火柴头般的眼珠,横横的朝我左边慢悠悠地爬过去,耀武扬威一般。小的为蟛元蟹,当我一放下它,它便敏锐地眨眨眼珠,朝我的对面快捷爬行。青蟹的脚钳长,又支撑着厚重的身躯,看上去有点笨重,边爬边拿眼珠盯着我。蟛元蟹则将细小的钳子高频率地撩动,看不出它的眼珠有没有在盯我,只见它敏捷地一下子爬出老远,让我追赶不上。

小蟹的胆子远比大蟹的小,逃生的本能似乎也比大蟹的来得快。经不起大风大浪的小蟹是不是只能如此?

像大蟹一样,当有人捉小蟹时,小蟹倘若逃不了洞里,便会慌乱地爬进水滩中,搅浑水。它想来也知晓,要想活,只有拼。当用手去捕捉它时,它便慌张地用两只蟹钳不停地钳。即使要折断蟹钳,还是拼命地钳。钳、钳、钳,做出最后一搏的姿态。

虾有虾道,蟹有蟹路。转着弯的洞给小蟹们一个栖息的家,一个保护的寓所。然而,当人们要去捕捉它们时,还是很有办法的。

年少时,我多次去另一个小岛的大姑家。大姑的儿子就用屋面大的一片旧网,在一边的两端系上绳子,再相缠一起,装进铅桶里,带着我到滩涂上去。远远望去,落潮的滩涂上爬满了红钳蟹。这蟹长得奇特,一对大蟹钳中只有一只粗大、长壮,呈桔红色,另一只却细小,短瘦,与其他脚爪差不多。那桔红的蟹钳如一枚枚晃动的玛瑙,在滩涂上熠熠生辉。待我们走近,所有的蟹一齐逃入洞中。大姑的儿子不慌不忙,将网片铺开在滩涂上,把绳子长长地拉伸到岸边。我们静静地等候。不多时间,红钳蟹们以为我们已返回,慢慢地探出头来,继而爬行在碗口大的网眼上,丝毫未感觉到厄运已悄然降临。待蟹们都钻出洞的时候,我们就套上手套,拉住绳子,猛地一拉。那张旧网“嗦啦”一声,收紧起来。我们快速地奔向网片。紧了身的网片上缠着难以计数的红钳蟹,点点桔红给网片点缀出一种诱人的风采。一只只的蟹就被摘卸下来,足足盛了大半铅桶。

只是这蟹不易保藏,做了蟹糊,也不能放到第二天,要不会发黑。想尝点鲜,就用破网片去扫荡一下,足够红烧了吃上一两顿。不易保藏,或许也成为红钳蟹不被人大量捕捉的一个原因吧。

蟛元蟹、沙蟹的命运就更惨。用网片捕捉还是不能满足捕蟹人的心意吧,有人竟然用六六粉等农药来毒杀它们。滩涂上横阵的是一只只奄奄一息的小蟹,吐着微粒似的白沫,任捉蟹的人提着竹篓将它们装进去。然后,卖给几家小饭店或喜食小蟹的人,爆炒,或者腌制。

家门前的滩涂已渐渐减少,海域围垦后新生的滩涂越来越阔大。因为离岸远,该会生长更多的小蟹吧。想到自己小时候捉蟹的乐趣,却已消退、远去。现在的少年不会捉蟹,不能捉蟹,不敢捉蟹,似乎也无处捉蟹。在滩涂上捡拾海瓜子,将小手臂伸进洞中,或者拿一片旧网捉蟹的情景,早已了无踪影。小蟹们想来该在滩涂上更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了吧。如此,还有必要再打这么多的洞、且在洞中转个弯吗?

自然,若有人要不择手段地去捕捉,洞再多,弯再转,又有什么用?小蟹们终究无处藏身,逃不过被人捕捉的命运。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