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老家

作者: 段延青2022年01月17日优秀散文

冬日的下午,暖暖的阳光洒在我身上,也落在了周围的老树、老井、磨盘、石凳、秋千上,风儿带着一丝清凉轻柔地拂过,整个乡村沉浸在一片宁静的氛围中。这才是老家的风味。

风儿吹老了岁月,使得老村的几十株古树有了沧桑的面容。一株株有了灵魂的老树,有的表皮黝黑、皲裂,有的筋骨裸露,有的肢体残缺不全,但仍然把仅剩的肢体深深寄托在大地上,倔强地伸展着光秃的枝丫冲向蔚蓝的天空,像展翅欲飞的大鸟,那种坚韧和顽强令人震撼。

树龄最大的那株古柏,距今已有1700年历史了。经历过风雨雷电、旱涝洪灾,依然屹立不倒,枝繁叶茂。远近的人们会前来许愿,奉上寄托美好心愿的红飘带。经年累月,树身上缠满了祈福的红飘带,在风中飘拂。

一个个老物件,展示在村里的农具博物馆里。犁耧锄耙锨镢,筛子簸箕笸箩箩筐……这些农具上浸洇着农人们的汗水,印刻着他们劳作时的艰辛、丰收时的笑靥,收录着他们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时的欢声笑语、呼叫应答,记载着他们由孩童到青年再到老年的时光,收纳了他们过往岁月的喜怒哀乐。

社会进步了,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机械化耕作将农人们从强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大部分传统农具在完成了历史使命之后,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的它们,默默地靠站在土坯墙边,无言地诉说着中国社会几千年农耕的历史,而曾经的田园牧歌、劳动的诗意被飞速发展的时代赋予了新的内涵。

祠堂是乡村传统文化的载体,它维系乡情,弘扬祖德,激励后辈奋发向上。来自山西的谢氏家族,自明洪武初年迁至孟津,后辗转来此,繁衍生息。起初他们以打铁为生,后耕读传家。祠堂名号“宝树堂”,记载了谢氏家族百年以来的家风。优良的家风滋养着后世子孙们的心灵,走出了一个个优秀的农门子弟。

村名庙护。村名的由来本是由庙宇来庇护老村,但优良淳朴的家风村风民风,不正是老村最好的守护神吗?

老爹老娘,老屋老房。一提起老家,每个在外的游子心里都会涌起浓浓的温暖和亲切,会想起村中的水井、石碾,想起冬夜牛圈里厚实温暖的柴草,清晨墙头那金鸡的啼鸣,看家小狗凝望小主人时那忠实的眼神,猪圈里那肥肥的家猪吃饱喝足时幸福的哼哼声……来于斯,长于斯,亲人在那里,温暖在那里,叫人如何不想家?

如今,村里道路平展,整洁明亮,花木溢香,网络通畅;村外麦苗青青,果树成行。居于此,有明月清风,亲情绵长。

于是这个冬日,我来庙护,了却乡愁,品味温暖。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