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篱笆

作者: 张浩洪2022年03月04日优秀散文

在我的记忆里,过去的乡村里没有围墙,有的只是篱笆。篱笆,在我们这里又叫“寨子”、“栅栏”,意即圈空间的遮拦物。

在过去的年代里,篱笆向来是乡村的一道绝妙风景线。笔直的高粱秫秸,一根紧挨一根地深埋地下,然后两边用横秫秸绑紧,又密又结实。那些手巧的人家则是编出花样来,左右相接,环环扣紧,非常好看。这既是一道挡物遮拦,又是一个工艺品。

过去农村的庄户人家,总得要养一些猪狗、鸡鸭,而养它们,大多是散养。早晨起来,人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鸡窝打开,那些鸡们就全“咕咕”地叫着,在领头的公鸡带领下,鱼贯而出。只消一眨眼的工夫,稻场边、屋檐下、土堆上,房屋的四周便到处都是鸡的影子。这些无拘无束之物,总是用那两条腿的利爪,从这到那地乱刨一气,寻觅藏在土里的食物和啄食长出来的青苗小菜,直弄得又脏又乱,一塌糊涂。还有那些小猪小狗,也是到处乱跑、乱窜,不仅因为胡乱吃食经常闹病,而且容易在外面惹事生非,咬了这家的小孩,撞了这家的鸡舍,有时因此闹得左邻右舍红头胀脸,大吵大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人们就慢慢摸索出了一个限制这些不懂事的畜禽乱跑乱串的办法,就是用篱笆将它们隔离开来。

房前屋后的篱笆围得多了,年年修修补补,久而久之,篱笆就将房屋围成了一个风味十足的农家院落。篱笆围得严实,理所当然地阻挡住畜禽的随意乱出。为了方便一家老小的进进出出,扎篱笆的时候,自然还得在门口处留上一个空当,而这个空当,就用秫秸和四根木棍,编成一个叫做“稍门”的篱笆门。人要经过,顺手一提,随后就势一靠将门口挡好,既方便,又安全。

庄户人家过日子总是惜土如金。开春了,种植蔬菜的时候,人们自然忘不了,顺着蜿蜒的篱笆,沿途还得再点上几窝诸如冬瓜、南瓜、丝瓜、黄瓜、苦瓜、洋洋豆之类的瓜豆,然后,在种植的垄沟里撒上一些草木灰或者粪肥,几场春雨过后,那些瓜秧、豆秧,就比着赛似地开始疯长,没几天的工夫,原先形单影只的篱笆,就全都变成了一道青翠欲滴的绿墙。嫩绿的叶子、盘绕的藤蔓、密密麻麻。可还未等人回过神来细看,一转眼,那青葱的绿墙上,就又四处开满了大的、小的、金的、紫的各色各样耀眼的花。平常不起眼的篱笆,就一下又变成了一道人见人爱的花墙。时日不长,各式各样的花朵上,就转换成色泽鲜艳、令人欣喜的果实。看吧,圆圆的南瓜、长长的丝瓜、带刺的黄瓜、细长的菜豆、一嘟噜一串串的洋洋豆,将一圈篱笆装扮的真正是妖娆多姿、艳丽无比。

瓜豆秧将篱笆墙爬得密不透风,自然成了畜禽随意外出的人为屏障。可是,这丝毫影响不了它们的玩耍与嬉戏。在烈日当头、热浪滚滚滚的夏天,篱笆下的荫凉之处,则成了它们的天堂。它们或蹲、或爬、或在里面唧唧嚓嚓,由于瓜叶藤蔓很密,人们难于寻觅它们的踪影,只是到得跟前以后,听到里面的声音,仔细一看,方能窥到小家伙们的身影。

可能源于篱笆的通风透光,也许根肥苗壮,长满篱笆墙的瓜豆,一旦结果就会没完没了。今天摘了几个南瓜,明天采一篮子豆角,后天再揪一兜子黄瓜。等到最后摘完一遍,最初摘的又长出新的一茬来,真是层出不穷,连续不断。

早在几十年前,粮食缺少,生活困难,农家这些菜蔬,可就发挥了很大作用。早晨的稀粥里,摘下一个南瓜切好往粥锅里一掺,熟了以后一家人都能够吃饱;中午的几块红薯,吃上一大碗熬熟的豆角,又爱吃又省粮食。当然,产的实在太多,家里消费不了,就可以招呼左邻右舍来篱笆上采摘,而后拿回家中食用。

到了秋后,篱笆上的瓜豆秧,随着累累果实的产出,原本稚嫩、碧绿的藤蔓,变得逐渐枯黄衰老起来,叶子脱落,枝条发黄,趴在篱笆上面,不啻一条懒懒的长蛇。不过,值得欢喜的是,枯老的藤蔓上,尚保留着几个又老又黄的南瓜种、吊着的黄瓜种和干枯的串串豆种。时日不多,就会因果实的成熟采摘下来,留作种子,待到来年春天,再在篱笆上重新种植。

篱笆,乡村中最常见的风景,不知与人类相伴多少年代,它周而复始,年复一年的助人服务,圈畜禽也好,长瓜菜也好,都为人类做出过很大贡献。现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村各家各户基本都垒砌了砖墙,那些畜禽也都实行了圈养。说起篱笆,只能在老一代人们的记忆中去搜寻。历史就是这样,在前进的潮流里,那些不合时宜的旧物,退出人们的视野,是不足为怪的。今天写出来,权当对它的思念吧。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