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何漫漫

作者: 李黎2022年01月06日心情随笔

想象你出生在一个干净明亮的聚落,却少小离家,去到远方广阔的世界,在那里成长。到了壮年之时,你应着一个神秘而强烈的召唤踏上回家之路,中间历尽艰辛险阻,百折不挠,终于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与有着同样经历的异性结合,很快的生下了孩子;却等不及好好看一眼自己的下一代,就因过度劳累甚至伤病而死去。而你的孩子的宿命跟你一样,也是少小离家壮年回,也是在漫长的回家路上耗尽了体力,回到家匆匆成婚、产子,就埋骨于家乡了。如此一代代循环不息……

还好这不是人生,是“鱼”生——鲑鱼的生命故事。

一个深秋的上午,在加拿大西境的维多利亚,我们寻得一处鲑鱼的家乡。穿过灿黄嫣红的秋叶树林,来到一条清澈的溪流之畔,面前的路牌提醒游客保持安静,不要惊扰了鱼儿们——他们正在进行一场生命中最危险,也是最庄严的祭礼。

我们放轻脚步、沉默不语,抱着几乎是虔敬的心情,沿着河岸慢慢往上游走。清浅的河水中,一条条肥大的鲑鱼,奋力地逆流而游,或者就在河床的砂石上拼命摆动身躯鳍尾,为着延续下一代而使出全副的拼搏力量,把原该是平静的河面搅扰得波腾浪滚。我们终于见识到大自然的一桩奇景:鲑鱼回流,Salmon Run。

记得很久以前看过一幅摄影杰作:一只熊在湍急的溪水边张开血盆大口,险险就要咬住一条跳到它面前的鲑鱼。当时觉得奇怪,怎会有这么容易捕捉的鱼?后来知道了鲑鱼回流的习性,才明白这个画面其实呈现了一个悲壮的大自然的故事。

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鲑鱼(中国俗称为三文鱼)有此回流天性。他们出生在河流里,在那儿度过幼年时光之后就游向大海;经过四五年的成长,储备了充足的生命力,便开始艰苦漫长的返乡之旅——每年秋天,大约从九月到十一月,就是大批鲑鱼成群结队回乡的季节。他们有“导航仪”,追随一种生物磁场的引导,加上灵敏的嗅觉(许多有迁徙行为的动物都具有这份能力),可以准确无误地回到自己出生的河流。他们在生命的后期溯流寻根,以每小时五十公里的惊人速度逆流而上,遇到激湍瀑布必须腾冲飞跃,不眠不休不进食,还要机警地躲过近旁虎视眈眈的天敌(熊、秃鹰、人类)的袭击捕捉……

幸存抵家的游子们,虽然早已在旅途中耗尽力气遍体鳞伤,但为了完成传宗接代的天职,依然奋不顾身拼命努力:在浅水碎石的河床里,雌鱼忙着清理砂石、整顿出一处“孵育床”,一场激烈的交配舞踊后,雌鱼排出鱼卵,配偶雄鱼洒下精子,而雌鱼还得小心仔细地再用砂石把宝宝们安稳盖妥。延续生命的责任完成,精疲力竭的父母鱼也纷纷吐出它们最后一口气泡。这个过程,只能以“惨烈”两字形容。

我们默默观看水中惊心动魄的出生入死,近旁带着小孩的父母亲低声向孩子解说,趁机给他们上一堂生动可贵的自然课。原本活泼跳蹦的孩子,这时也变得安静听话起来。岸上的静寂,更显出了水中的动荡翻腾。

在这场生动激昂的群舞之中,当然不乏已无生命迹象的躯体,近旁的河滩上也屡见僵硬的鱼尸。如此大量的鲑鱼尸体,大自然自有好安排:那是河流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养分,为他们的后代和其它水中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甚至对河岸土壤、陆地上的走兽飞禽都有环保作用。真是比“化作春泥更护花”还来得悲壮!

虽然明知鲑鱼的生命历程是大自然“天道无亲”的法则,最后那场壮烈的拼搏也只是生物本能驱策下的行为,但我依然感受到一份震撼与感动,令我在水畔屏息敛容,肃穆以对。其后那几天在餐馆用餐,大家都很有默契的不点当地的时令美味:煎烤三文鱼。只因那“回乡”二字,触动了心灵深处一个特别柔软的地方,而那份触动是人类独有的,是远远超越生物本能之上的;却又那般熟悉,像一个温柔而固执的召唤,令远方的游子频频回首那条漫长的离家和归乡之路。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