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海

作者: 刘春柳2020年06月07日散文随笔

白茅海位于徐闻外罗渔港的南边,海产品丰饶,早在宋代就是疍家人的簇居地。

这里,原是海边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宛若一个藏在闺中的女子,无人知晓她的容颜。每天潮起潮落,耸立在礁石群上的灯塔日渐老去。近几年来,由于一些文艺青年的宣传,还有一些媒体的推动,使得这片海成为雷州半岛有名的海滩,前来看海的人络绎不绝。

而在我心里,这片海应该是安静的。

七月的一个周末,我们再一次来到海边。白茅海那片深蓝一下子沁入心里,湿润了我的眼睛。潮水还涨着,看不见礁石,只有波光粼粼的海水在轻轻起伏,海面上飘着几只小渔船,上面有渔民在撒网。我们在岸上的休闲区坐下,打开竹篾编织的窗户,坐在窗前,便拥有了一段蓝色静谧的时光。海风吹来,窗户上的风铃叮当作响,小松树细长的叶子宛如马尾在微风中摇曳着。海浪声声,此刻适合安静地发呆。

湛蓝的天,雪白的云,微腥的风,一切都是那么祥静、安谧、似童年,如梦幻。

置身这个纯净的蓝色世界,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又回到了童年。我的心又飞翔起来,耳边又响起了稚嫩的笑声、青涩的歌声。

中午时,我们在休闲区的松树林里瓮鸡、烧烤。虽然有点热,但喝着啤酒吃着瓮鸡,吃一块番薯喝一口凉茶,那味道就是爽。

潮水还没有下去,海面上依然是蔚蓝一片,可以看到对岸白色的风车,它们一动不动的,像屹立在童话中似的。海滩上,骑着自行车的几位少男少女在嬉戏,他们摆着各种姿势照相,飘飞的艳丽丝巾,像一道小彩虹。

下午四点左右,潮水退了,一下子就露出了一大片一大片黑色的礁石,可以看到灯塔的整体形象。赶海的人陆续赶来,人们拿着工具,提着桶子或篮子,有的甚至是带家携口,浩荡而来。我们也扛着渔网向大海走去。撒网的地方要经过灯塔,我们几个迫不及待地冲向灯塔。走过一片凹凸有趣的礁石,我们来到灯塔边。灯身的石灰已经开始剥落,露出花岗岩石。我看见塔身上刻着几个字:建于1972年。听旁边的一位老人说,几十年前,这灯塔是出海人的指路明灯,自从建立了新的灯塔,就不再使用它了。是的,新的东西总会代替旧的东西,但旧东西的存在,会让我们记住一段历史。

礁石上寄生着很多牡蛎,海水退下去后,像给石头穿上一件件美丽的印花裙。赶海的人用小锤子、凿子,把牡蛎壳里的蚝肉敲出来。敲打之声此起彼伏,宛如大海弹奏的一首小曲子。远处的大海,沉默着,仿佛一块碧蓝的美玉。

我们向海滩走去,一位老人在刨螺,他把工具绑在腰上,一边走一边拉动铁耙,底下是锋利的刀片,一听到有螺硌住刀片,他就停下来,用脚趾头翻开沙土,然后夹住白螺放进上面的小箩筐里,他的脚趾头是那么的灵活。挖红虫的大姐是新寮人,她说每天可挖一斤左右,赚100多块钱。挖红虫必须手疾眼快,下三次锄必定要把红虫挖出来,不然就跑了。红虫可以喂虾、钓鱼。沙滩上有一群一群的小螃蟹似的爬行小动物,一看见我们来了,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我蹲下来用手指挖它们,一挖准有一只,它们拼命挣扎着,抓得手痒痒的。我把它们放在小瓶子里,准备带回家。大姐说,这些小东西是不能吃的,拿回去很快就会死的,不如倒出来让它们在海边活着好。还是海边的人最懂得海呀,我把它们倒了出来。

看着它们在沙滩上立刻消失得没有踪迹,不禁想,大海是一个多么神奇的地方,可以包容这么多东西。

黄昏,在海边散步。金色的沙滩、金色的海浪、质感的涛声,一切是那么的安静,仿佛心里也有了一片轻轻起伏的大海……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