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垂辉映千春

作者: 程韬光2021年01月15日心情随笔

由于家中兄弟太多,我儿时有一段时间在异乡的亲戚家度过。有一天,忽然听到有人在吟诵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诗,我在淡淡的忧伤中,感到兴奋和惊奇:似乎李白知道我的心思,把我的心拉回了几十里外的家,使我想起家人还有门前的枣树、地里的庄稼、朦胧的月夜、暗香的桂花……从此,我爱上唐诗。

少时,曾奔波数里,去镇上看一部电影《风尘三侠》,故事出自唐传奇《虬髯客传》,虬髯客将资财赠与李靖和红拂女,请他们帮助真命天子李世民成就功业后,自己转身离开,没有任何依恋。“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任性而潇洒。成人后,我才渐渐体会到这种侠义精神,本身就具有诗学上的审美意义。

我爱唐诗,源于唐诗精神。有关唐诗的一些关键词,譬如盛唐气象、兴寄风骨、诗史精神、歌诗合为事而作等,都指向刚健有为、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学者林庚用“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两个词,极为传神地表达出唐诗的精髓。

一个伟大的朝代,涌现出一批自信且散发光芒的诗人,他们歌咏时代和心灵,书写世情与人生。我想走近他们,于是用尽心力撰写了《太白醉剑》和《诗圣杜甫》这两部书。

着名学者、诗人、翻译家、出版家屠岸先生去世前,以九秩高龄认真批阅原版《太白醉剑》和《诗圣杜甫》,并与我数次恳谈,指出原着中一些需要斟酌的地方。他后来又将他的意见写成《真实,是传记文学的基石》一文寄给我,希望我能够对原着进行勘误。我答应先生,准备用两年时间完成这项任务。这期间,我应邀在省外两所大学为学子们讲授《唐诗美学》。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对李白、杜甫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从整个唐朝诗人命运及诗风的变化中,我真切地感受到文运即国运的深刻意义。

出乎我意料的是,修订作品竟比创作更艰苦。多少个辗转反侧的夜晚,我与梦中的李白、杜甫讨论诗歌,品味他们的人生。

我努力回到自己的心灵深处,查阅浩瀚史料,重读洋洋唐诗。我一日复一日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一起,听他们感叹人生,或歌或哭;看他们俯仰天地,舞剑吟诗,悲喜人生……我的心中有一团火,与他们一起燃烧!即使我不能够完全把握和理解李白、杜甫神圣的心灵,但努力地把他们的诗章和人生故事介绍给读者,希望更多人受益。

在修改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想放下手中的笔。事实上,我的确中断了一段时间。就在我考虑过几年再修订这两部书时,忽然得知屠岸先生去世的消息。那天,我流着泪重新开始修订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评论家孙荪老师逐句批阅此作,提出上百处修改意见。为了使作品引用的史料和诗文更准确,他邀我国着名的唐诗研究专家葛景春教授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最后的修订。葛老师以大家的风范和学者的严谨治学精神,又提出大量修改意见。评论家单占生老师,凭借他对李白、杜甫诗歌及其精神的深刻理解,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启发。

后来,在李杜那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的诗词意境中,我发现了一种宏阔无边的意识,我将它称作“宇宙意识”。这是大唐诗人们共同拥有的一种意识,它引领我在精神的世界里不断追寻。我想,我们的身体里都有一颗不肯安歇的灵魂,随血液沸腾不止,努力地将生命本质里最纯真的想法付诸实践。

李杜垂辉映千春!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