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向善,从做一个好网民开始

作者: 张源弢2021年07月30日经典日志

仍记得中秋假期,乔任梁,那个因《加油好男儿》出道,热爱音乐,脸上总挂着笑容的大男孩儿,突然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让人感觉十分难过和惋惜,总是给人阳光的孩子,却是死于抑郁症?这有多讽刺!乔任梁的离世,让人意识到“抑郁症”的普遍存在,不过,将他往死亡边缘又推了一把的“网络暴力”,非但没有收敛的意思,反而更加肆虐的现状则让人感到悲哀。一个乔任梁走了,无数个“乔任梁”还在被骂着。

世界上存着很多负面垃圾缠身的人,他们需要找个地方倾倒,有时候被人刚好碰上,垃圾就往人身上去。不知从何时起,每一个公众人物,甚至很多普通人的微博评论里,都充斥着各种不堪入目的词句,谩骂声、讨伐声、讽刺声四起,更有甚者恨不得用尽恶毒的话,将你“碎尸万段”,以显示他的“疾恶如仇”。

如果某个人做了些不道德的事,这群人就会理直气壮地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其进行谩骂,仿佛自己是在“替天行道”。更为重要的是,有很多时候,被骂者明明什么错事都没做,就无缘无故遭人唾骂,这种情况在公众人物身上尤其常见。有人过生日,作为他的朋友,不发微博祝贺就说你不够意思;到了国庆节,作为祖国子民,不发微博庆祝,就说你不爱国……这些道德绑架不胜枚举,令人愕然。

在网络进入中国的二十二年中,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和发布信息的重要平台,参与网络讨论也逐渐成为网民的一种再普通不过的社会行为,但与现实社会一样,网络社会时不时会上演一些“暴力”事件,“网络暴力”如一把“无影剑”,舆论会将人逼到近乎无路可退的地步,正如鲁迅先生抨击过的“舆论”,恶劣程度与现实暴力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网络也是检验一个国家文明素养的地方。网络是个大染缸,可以容纳不同的观点;网络又是一个割草机,需要排除“不和谐”的声音;网络还是一个真实存在的虚拟世界,我们可以在其中享受到现实世界不能给予的“自由”。卢梭说得好“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虚拟世界没有边界和底线的“自由”,折射出畸形心态的真实存在,一旦放任,谁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网络暴力的受害者。

国家的未来在青少年,网络的未来也在青少年。互联网给了青少年更大的视野,但也悄无声息地滋长了他们的坏习气。做个守法的好网民并不难,而做个有民族情怀,有责任担当,有社会良知的好网民,还是“蛮拼的”。我们应该有足够的道德素养,以在网络上呈现平和的姿态;我们也应该有足够的胸襟,以接纳网络中的话不投机和意见相左的人;我们更应该有足够的智慧和理性,用中肯而不粗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书写自己的情怀。网络言论需要增加理性,网络民众需要崇德向善,我们应该像在现实社会中一样遵纪守法,谨言慎行。

我们既是网络的参与者,又是网络的建设者和受益者,让我们每一个人从自身做起,积极践行“文明上网”,自觉远离网络暴力语言,学会冷静分析,独立思考,不猎奇、不逐腥、不盲从,以理性、客观的姿态交流和讨论社会事件或者观点,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网络环境,弘扬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