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守河堤

作者: 陈东超2022年02月19日心情日志

7月份以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淮河干支流水位全面上涨。20日上午8时30分许,王家坝水位涨至29.75米,接国家防总命令,王家坝闸开闸蓄洪。这是王家坝闸自建成以来的第16次开闸蓄洪,各方力量立刻开始了防汛抗洪战斗。

20日上午,接到社区通知,要从我们学校抽调一些党员志愿者到一线参与巡防堤坝任务,分白天夜间两个值班点进行值守,学校20多名党员全部报名。很快就接到学校通知,我和同事常相龙被安排到阜南县鹿城镇顺河村堤坝段值守夜班。

水情就是命令,我们俩立刻出发,顶着豆粒般的雨点,来到了谷河堤坝顺河防汛责任包保段。风雨还在肆虐,为排除深夜的决堤之险,得趁天黑之前先细致地巡查一遍。我们俩穿上雨衣、胶鞋,拿上铁锹就开始沿堤巡查:从低处到高处,从这头至那头,踩着泥泞,爬过陡坡,一路互相搀扶着。

巡查一遍下来,我们俩都累得气喘吁吁。正准备坐下休息时,忽然听见有辆车在嗡嗡地踩油门,已经陷进淤泥里了。我和常相龙赶紧拿着铁锹跑过去,原来是一位年轻小伙子开的后轮驱动货车“趴窝”了,说是运送救灾物资准备回程的。由于坝埂较窄,路滑又看不清,小伙子一着急,车往后多倒了一点,致使一个车轮陷入埂沿下,另一个轮子虽在埂上但使不上劲,车身再晃动两下很可能就要坠落埂底。我和常相龙赶紧帮其推车,又叫来两个路人一起帮忙。齐心协力之下,陷入泥淖中的车子终于被推上来了。小伙子连声道谢,我们摆摆手,招呼他快走,要不天黑路滑更不好走。现在回想,当时借助灯光也没看清小伙子的脸庞,但他被汗水和雨水打湿的头发、疲惫沙哑的嗓音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间小帐篷,三面围起来,朝着蓄洪区的地方留出缺口便于观望汛情——这就是我们夜间值守短暂休息时的场所。里面放置一张宽约一米见方的小床,床上落了一层雨水,还有被水打湿的一把手电筒、两盒方便面和一个简易烧水电火锅。这是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为值班者特意准备的。我们俩把器具简单拾掇一下,留出一片空隙,坐下休息一会儿便又冲向夜雨中的坝埂。

夜已深,远方的稀疏灯光相继谢幕,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风也不小。我和常相龙徘徊在坝埂上,拿着手电筒和铁锹,捣捣磕磕,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听有经验的守河人介绍,巡查河堤一定要注意水流的速度和颜色,清畅的小水流是刚下的雨水,无需紧张,浑浊洄旋的水流可能是堤坝侧漏的预兆,要严加防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任何异常的现象都要及时上报。巡查几个来回后,我们又回到帐篷里,横躺在床上歇一会儿,可怎么也睡不着。一方面,蚊子非常多,空气又潮湿,蚊香点不着;另一方面,身兼重任,总担心河堤上有什么事。最后,常相龙躲在车厢里休息一会儿,我用塑料袋把手脚包起来,勉强打了个瞌睡。

没多大一会儿,又被风雨声惊醒,常相龙也没睡着,索性起来再去巡查一遍。等回来时,庄台方向隐约传来几声鸡啼,天已经快亮了。今夜河堤安全无恙,我们的心也轻松许多。很快,接班的同事陆续到达,做好交接手续,我们驱车回学校,等待下一轮的召唤。

这些天,水位持续回落,坝堤完好无损,我和同事们接替坚守岗位,不辞辛劳,不畏险阻。其实,想想那些举家撤离的村民,想想那些全身泥泞的子弟兵,想想那些挨家走访的社区干部,我们这份坚守又算得了什么呢?如若我们付出的绵薄之力,能换取更多人的岁月静好,那就是我们心之所至,那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