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的境界

作者: 李焕肖2020年06月10日心情随笔

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写道,张三丰要传艺给张无忌,当众将一路剑法演完后,问张无忌:“都记得了没有?”张无忌非但没有记住,反而忘记了一小半,低头默想一会儿,又“忘记了一大半”,最后等到忘得彻底干净才出手制敌,大获全胜。原来,张三丰传授给他的并非剑法,而是剑意,要他将剑法“忘得半点不剩,才能得其精髓,临敌时以意驭剑。倘若尚有一两招剑法忘不干净,心有拘囿,剑法便不能纯。”

原来世界上还有一种学习,不是“记住”,而是“忘掉”,忘得越多,学得越好。小说虽然是虚构,生活中却有太多的雷同。看《中国好声音》,许多学员演唱技巧娴熟,却败给了一个“忘”字。只有忘掉技法的炫耀,忘掉比赛的功利,才能用最真最纯的声音去打动观众,赢得评委的心。这和张无忌所领悟的“剑意”有异曲同工之妙,炫技与走心,往往还是走心更胜一筹。

同样是作家,蒋勋用另一种方式,去解读这个“忘”。《桃花源记》中以打鱼为业的武陵人,有一天“忘路之远近”,便遇到了人间仙境“桃花源”。蒋勋告诉我们,生命里最美好事物的发现,常常是在你“忘路之远近”的时刻。现实中需要我们记住的东西太多了,学生时刻要记住考个好分数,商人时刻都想着要赚更多的钱,作家念念不忘的是写出优秀的作品。当我们带着很强的目的性上路,并且为之奋不顾身之时,往往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另外一些人,他们选择了“忘路之远近”,不去想结果如何,只管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却因而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忘掉理性世界的牵绊和迷惑,更容易遇到心中的“桃花缘”,这便是武陵人教给我们的另外一种“忘”。

庄子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曾经我们追求“相濡以沫”的感情,却因为太过于执著失去了人生最宝贵的自由。这里的“忘”,需要坦荡的胸怀和淡泊的心境,当一切不复以往,就要记得“相忘于江湖”。在庄子眼里,离别是生命的常态,任何人终究要回到自己的天地,完成生命里的自我,而忘记是最好的方法。相忘于江湖,不是恩断义绝,而是用一种舍得的态度去面对选择,达到比普通人“相濡以沫”更高的境界。相濡以沫容易,相忘于江湖很难,一个“忘”字,才是关键。

从金庸到蒋勋再到庄子,可能每个人对“忘”都有自己的理解。面对纷繁人世,记住一个“忘”字,可以让我们活得更简单,更用心,更能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