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光里的老戏

作者: 松林花枝2020年06月25日手机美文

弹指一挥间,又是一年,山河故人,故土乡音,一壶新茶,一把折扇,哼几句老戏,便梦回童真少年。

小时候一到冬天,大队里就该派人挨家挨户收米呀面的,还有萝卜、白菜,大家都欣欣然往外拿,因为方圆左近就俺们村有戏班子,演员都是俺们村里的社员,忙时个个都是种地好手,放下锄头、锨把冬天里可就又是一番场景,穿上古装戏衣,那唱、念、做、打哪还能找出半点土腥味。

大队部就是排练场,男女老少齐聚一堂,上午、下午还有晚上,整个冬天都热闹非凡。专门有人做饭,收上来的粮食就是为演职员们做饭用的。演职员们都很投入,练唱腔的,拉弦子的,敲锣的,打鼓的,打梆子的,还有吹芦笙、吹唢呐的,个个都攒足了劲儿要让四邻八乡欢欢乐乐过大年。

戏台子就在村小学的操场上,靠东边墙的中间就是戏台子,砖土结构,戏台子平时是学校开大会的主席台,也是孩子们玩耍的地方,到处都被磨蹭得起明发亮。一到年前那几天,戏班子的人和道具都开始“入住”学校,教室就是卧室兼化装室。

乐队的位置在台子的南侧前面,演员从北面的后幕边上场。年复一年就这样演着,我打记事能看懂戏时起就年年盼过年。年三十就贴出了海报,《抬花轿》《打金枝》《铡美案》《下陈州》《李豁子离婚》《七品芝麻官》《十五贯》《朝阳沟》等一些豫剧名剧都是演出的剧目或选段。

从大年初一开始,上午化装,下午开唱。台下的操场上早早都被凳子、椅子、长板凳、长木板、树轱辘占满了,只等锣鼓家伙一响,熙熙攘攘的观众便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校园操场上,相互递烟的,嗑着瓜子寒暄拉家常的,新亲戚、旧亲戚,还有新朋友、老同学的,都有一种久别重逢般的亲热劲儿,乡情在那个时候被渲染得特别高涨。再看乡村的小孩子们,穿着新衣裳相互炫耀着口袋里的糖,还争着收藏漂亮的糖纸,那种纯真童趣着实可爱。其实那时候的新衣裳颜色和款式都很单调,男孩子穿蓝上衣、蓝裤子,女孩子穿格子尼上衣、蓝裤子,不过弥漫在戏场周围的那种嬉闹、那种简单年代的快乐是无与伦比的。

忽然响起的弦子声把全校园的嘈杂都平复了,人们都找到各自的位置坐的坐、站的站,眼睛都直勾勾地望着戏台。开场锣鼓一通敲打,报幕员款款上台报上所演的剧目,弦子悦耳,梆子清脆,一场戏就开始了。

十来岁的我静静地坐在台下凝神看戏,每场戏我都喜欢看,并且大致都能看懂,那些唱腔和扮相至今记忆犹新。“进门来吹的是百鸟朝凤,一路上吹的是鸾凤和鸣……”《抬花轿》里婉转优美的唱腔来自扮相俏丽的邻家大姐姐,她演的《打金枝》里的金枝娇嗔蛮横,一颦一笑虽不是倾国倾城,但倾十里八乡是绰绰有余的。《铡美案》和《下陈州》里的包拯是村卫生所里的一位医生扮演的,他魁梧豪爽,唱腔雄浑刚健,青目犀利,手势洒脱,一抬步一落足尽显铁面无私之风采,直引得台下百姓鼓掌叫好。李豁子、娄阿鼠、唐成是村东头一位性格开朗喜欢贫嘴的村民扮演的,虽然唱腔不怎么好,但表演的动作入木三分,形象逼真,引得很多乡亲都说“这孩子就适合演这捣椒戏”。《朝阳沟》更是家喻户晓,很多人都会跟着演员的唱腔唱,台上的表演有板有眼,台下的哼唱也韵味十足。就这样一天天沉浸在戏里,年过得欢乐充实,连走亲戚都是匆匆忙忙的,为的是早些回家占地方看戏。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演员都老了,有的甚至驾鹤西去了,但我每每想起这些不图名、不图利,只把拿手的表演奉献给乡亲们的“土坷垃”演员,总觉得全身心又沉浸在操场戏台前凝神看他(她)们演戏,女的要么娇柔妩媚,要么英姿飒爽,要么温润贤良;男的要么清秀,要么刚勇,要么滑稽搞笑,那神态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世间岂止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更是“人如生戏”,想哪一场戏、一场人生,哪一出不得排练、磨合、经营?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都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结晶,一瞬的风光不知道经过了多少的风霜!甘茶一杯,回首过往,如老戏陈酿慢慢品尝!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