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精神长流传

作者: 庄学2020年07月24日生活感悟

青铜器,是3000多年前工匠们的作品。橘色的灯光柔和地打在这些珍品上,似梦似幻而又具有通透感。它们形制各异,器具表面的纹路和线条,甚至一些花鸟、人物,如同高天流云,使人击节赞叹。

凝望这些精美的青铜器,让人不由得想知道,使它们散发出熠熠光辉的工匠们是何样的人,他们有着何样的大脑和何样巧夺天工的手,是如何椎心泣血地制作而留下这些瑰宝的。恍惚中,一个个如明星样的人物出现在眼前:鲁班、欧治子、莫邪、张衡、庖丁、黄道婆……还有那些数不清道不完的三百六十行中的“状元”们。

膴膴周原,堇荼如饴。其实,何止周原,根植于中华这块土地上的文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发展的脚步。在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中就发现了铸铜作坊,西周时期洛阳北窑的铸铜作坊面积达10万平方米,也是优秀工匠们麇集的地方。他们是中华民族肌体上一根根骨骼和柔韧的脊梁,在历史的天空中,流化成为“唯实笃行、精益求精”几个大字。

铸造青铜器,首先制模,在模上雕刻出清晰精美的花纹和复杂的线条甚至还有人物花卉;其次是翻制泥范泥芯,阴干烘焙;再次组装、固定与浇灌……最后是加工、修正、磨去毛刺。每一个工艺环节都需要极高的手艺与用心,一环废而全盘皆废。黏土与砂是需要配比的,工匠们经过了多少次多少年的试验烧制,才达到了理想的程度?我想其中的艰辛、磨难与反复,是我们这些后人所不能想象的。对于那些形制、图文复杂的器具,工匠们早在3000多年前,就发明了“分铸法”,即二次铸造,将那些诸如把手、提梁一类小的构件事先铸好,然后将它们嵌在待浇铸的器物主体的范内……如果说,青铜器制作的技艺是工匠们的筋骨的话,那么其“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则是工匠们的风骨。

多少帝王将相转眼成空,唯有默言的青铜器们为古代工匠以及他们所践行的精神,扬起了凝重且骄傲的旗帜。穿越历史的通道,“奇技淫巧”渐进到了现代科技,但是蕴涵其中的“工匠精神”则永恒不变。一个精心铺好地砖的工人与研制卫星上天的科学家,同样因为“精神”,而为人们所尊敬。传承的中国工匠们不仅仅是手工业者,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一颗朝圣般虔诚的心。

如今,远大前景已擘画。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应该是具有创造创新能力的大国工匠精神。历史可以回顾,科技可以发展与更新,唯有精神长流传。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