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师生情

作者: 成晓村2020年12月10日空间美文

10月28日上午9点半,我正在柳溪街公交车站等车,突然手机响了:“家里有人找你,赶快回来吧”,是老伴的声音。我掉转身快步往家走。

回到家,推开家门,两个女同志迎上来握手说:“成老师我们来看你。”我猜不出她俩的名字,也不知道她俩是谁,一时难以回答。我从20岁当教师起,教了40多年的书,小学、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生一茬又一茬,脑子飞快翻转,她俩看出来我的窘相,高个女生说:“我叫王海珍,她叫张玉梅,是白家庄解放街一校你50年前教过的学生,我们打问好几天才找到你。过几天班里同学要聚会,大家都想念你,你一定要来。”

白家庄解放街一校是我1965年9月初刚分配老师时教学的起点,这是我的第一批学生,王海珍就是六年一班的班长。1966年7月毕业后,他们各奔东西。当时正赶上“文革”动乱开始,社会动荡,矿上停产,学校停课,那些学生走了,我基本上不知道他们的去向,1985年我又调回市里,那时通信交通皆不方便就失去了音讯,一转眼,我自己都70多岁了,他们也都60多岁了。11月1日上午9点,学生胡忠义、张玉梅来接我到迎泽西大街的芙蓉大酒店聚会。到了酒店大厅我瞅了这个又瞅那个,同学们都穿着时新,满脸微笑,热情开朗。但大多数叫不来名字,50年前,班里的学生大多数是白家庄农民矿工的子女,家庭困难,生活艰苦,学校的条件也不好。正是这种艰难磨炼了这些孩子,听他们各自诉说的语言虽然简朴,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在艰苦条件,恶劣环境中,自强不息,不屈不挠走过来的。正是这种精神,焕发了他们今天的风采。当掌声、碰杯声、欢笑声一遍一遍响起,酒至微醺的我回到了过去的年代。

教学相长,是这些学生们启迪了我对教学的反思,逐渐适应教学目的、要求,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我像一个大孩子在他们中间扮演着一个引领的角色,亲切和谐,在学生的眼里就和家里人一样。常有学生邀请我到家里转转,坐坐。冬天,教室里的炉火总是学生早早给生的,有的拿劈柴,有的拿炭块,炉子总是火热,教室里暖洋洋的。有的学生听我说太原家里缺烧的,还专门拉炭送到我家里。那时学校在北院有一个茶楼房,就在那里打水,从北院到我住的庙院,得走5分钟,是班里的学生常为我打水。晚上下学,常有学生到我的小屋里,我给他们当面批改作业补课,有时过了吃饭时间,不是学生家长送饭来,就是学生领我到家里吃饭。白家庄离市区三十多里,交通不便,那时,星期日我便留在学校常不回家,学生常来伴我,一起去到学校后面的山上爬山,教我割荆条编箩筐。到高家河打酸枣,摘醋溜溜。到学生毕业时,白家庄两面的山都走遍了,也对白家庄矿2号井、松树坑、小南坑三个矿井和矿区的生活有了不少的了解,这些都是学生无意地传授给我的。

此时,想起和学生相处一年多的时光,许多点滴往事浮上心头。我由衷地感激师生共同在一个天地里成长的经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