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的秉性

作者: 王东明2021年05月28日生活随笔

我们家乡的土豆,学名称马铃薯,但是家乡人祖祖辈辈称其为山药。小时候听我奶奶说,山药是西洋人进贡给中国的,当年进贡时还有毒,但是经过我们整治,它竟然是好吃的东西啦!后来我才知道,奶奶的话有一半是对的,因为她是晚清时期的人,可能是听祖辈传说,山药是从国外传入的。不过,山药真的是十七世纪从国外引进的。它不是《本草纲目》里的山药,不是焦作产的怀山药、铁棍山药,也不是安徽江苏一带的淮山药。既然家乡人都这么称呼它,我的文章也就按山药这个称呼写下去。人们常说山药是莜面的伴侣,其实是莜面离不开山药,并不是山药离不开莜面。不但是莜面,就是羊肉也离不开山药,在众多的食材里,拒绝和山药配合的很少很少,可见山药的“为人处世”。

在我们老家,储存山药有两个窖,外面有一个大窖,大约储一万斤山药,家里靠墙角又挖一个小窖,能存一萝头。每当准备做午饭时,女人们一边削山药皮一边征求家人意见,“今天中午吃甚呀?”你看,我们老家吃什么饭也短不了搭配山药。

当地种山药称之为jin(耕)山药,收获时又称为起山药。jin(耕)山药一般在立夏前后,茬子地就行,提前把农家肥送到地里堆成小堆,耕种之前将粪撒匀称,最原始的耕作方式就是前面一人扶犁,后面一人挎着一筐山药籽点种。不是现在的机械化覆膜与高垅种植,而是把山药籽一粒一粒点种在垅沟里,下一犁再覆盖,然后打耱平整。一犋牛犁两个人作业,一上午能耕种大约二亩左右,山药岀苗后,一般情况下需要锄两遍,锄草和培土。收获期是在农历秋分以后,国庆节期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起山药可是个红火事,男的用揪挖,女的用手捡,基本都是男女搭配一对一,有说有笑、干活不累。在这之前,便是先挖上不大不小的一箩筐山药,就地取材,挖个土灶开始烧,上面覆盖着点燃的干山药蔓子,便开始用真正的“煮豆燃萁”方式,袅袅青烟盘旋在蓝蓝的半空之中,半个小时后,一顿丰盛的野餐开始了,人们争抢着,不管是有土还是有灰,手捏烧山药对着它吹口仙气,连皮带瓤呑进肚里。这个灰头土脸的感觉和味道,恐怕现在的肯德基、麦当劳店里的炸薯条是吃不出来的。经常想起的,还有那一锅煮山药、一盘烂腌菜和围着火炉子烤山药片的情景。

山药不论是产在南美洲,还是现在的世界五大主产国,它走到哪里,便深深地扎根在农民的土壤里,它对改善人们的食欲与饮食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只要你走进任何一家食堂,不论是大酒店与小饭馆,一盘土豆菜是信手拈来。土豆粉、土豆片、土豆泥、土豆丝在各大超市的货架上独占鳌头。正是因为它的随和与为人,正是因为它与任何食物也协调配合,正是因为它很少讲究环境、气候、土壤,才得到了各类作物的认可。过油肉也行,番茄酱也行,烂腌菜也行,酸甜苦辣都能配合。工、农、商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它。就连文学界也有一位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作家,它对我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山药!吸天地之精华,泽山水之灵气,成为不分地域的美食。俗话说“半年瓜菜半年粮”。山药可主可副,吃粮时可当菜,吃菜时可当粮。在困难时期是救命粮,在丰足年代是营养品。为此,世界粮农组织将其列入“四大粮食作物”之中,其重要性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山药的成长一般不挑地方,无论在哪里,一律把果实埋在暗处,不张扬、不显摆,越是成熟期蔓子越显得枯燥干朽,有一种残菊傲霜之气概。山药之所以受到全人类的喜爱,与其性格特点是分不开的,不论是它“埋头苦干”的成长过程,不论是它与同类食物的有机配合,都是人们认可的硬道理!

其实,家乡人也应具备山药的秉性。因为,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时,一方土特产也正是一方人的性格!湖南、四川、重庆人泼辣,江南水乡人家温柔细腻,山东、东北人耿直豪爽。我想是与辣椒、鱼米和玉米棒子有点联系。人们一说起固阳三件宝,第一宝便是山药,仔细想来,家乡好多人的性格真是如同山药一样,诚实、厚道、低调不挑剔、和谁配合都行,独挡一面也行!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