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三伏天

作者: 杨崇演2021年08月22日心情随笔

“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唐人张守节亦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

太阳——太阳就跟不要钱似的把热量传递给你,不要都不行,非要给你,死皮赖脸地给你。风呢?偶尔几缕凉爽的,吝啬得像葛朗台。

三伏天最好的养生,是不上班?苏东坡老人家说得好“五更待漏靴满霜,不如三伏日高睡足北窗凉”,什么都不如三伏天在空调房里睡觉。这大概是懒人的想法,而勤劳的人则有勤劳的招法。我们小区有一对夫妻是小区环卫工,从早到晚都要清扫几次。就是早上这一次,也要扫到十点以后。一次,我们打了个照面,我问:“热吗?”他说:“说不热是假的,但我们热了,你们就凉了,这就是我们的快乐!”多好的回答呀!

三伏天是一年内最热的季节,水果是最佳的消暑品了。从杏到桃、从桃到果,再从果到葡萄、到西瓜,只要市场上有卖的我就买个不停,一日三餐就靠它了。虽然三伏天酷热难熬,却瓜果飘香,也算是“美事一桩”,既解决了嘴馋问题又能在吃水果中解暑,这就是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出了一道难题给你,却又给了你一个解决办法,让人们在炎夏中感受到了它的美丽。

《水浒传》里不是说了吗,“在凉亭上水阁中,浸着浮瓜沉李,调冰雪藉避暑”,只要不是忙着劫生辰纲,最好慢慢悠悠地吃点冰镇西瓜,等到天黑再出门。呵呵,颇有点侠义肝胆了。

三伏晒书恐怕是我的专利了,不,也算是附庸风雅——“三伏乘朝爽,闲庭散旧编”,这不是古代文人晒书的闲情逸致吗?每逢黄梅雨季后,因为纸张的特性,易被鼠啮虫啃,易发黄长霉,所以定要拿出来在日头下晒上一晒。知道“袒腹晒书”这个成语吗?说的是东晋名士郝隆袒腹仰卧在太阳底下,别人问他,他回答说,我晒腹中的书。腹有诗书气自华。书页可能发霉,文字却是永远鲜活。三伏晒书,让阳光沏进书香、清凉一夏,生活也定会“晒”出自信来!晒书,成了我每年的“必修课”。

晒书可消夏,读书更可觅凉夏。宋代的杨万里,喜欢在月夜的庭院中闲步纳凉,并写下了广为传诵的《夏夜追凉》:“夜热依然午热同,开窗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杨万里“开窗小立”,是在为自己觅一处静心之地。无独有偶,宋代苏舜钦的《夏意》也这样写道:“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小院深深,曲径通幽,榴花怒放,竹席清凉……实乃一惬意的纳凉之地。

入伏,大叶芭蕉葱绿如翠,在阳光下叶片闪烁出光亮。一想起雨打芭蕉的美好意境,入伏后的热度似乎就降低了些。把芭蕉种植在屋前屋后、小院一角,为的是一份养眼绿意。李渔写过:“坐其下者,男女皆入画,且能使台榭轩窗尽染碧色。”大片的碧绿,驱赶了一些入伏的暑气。

进入三伏,有很多小动物的声音,此起彼伏。蝉鸣,蛙声,鸟语,虫儿清唱,夏之歌,不绝于耳,演绎出一段生命的乐章。记得小时候,越是三伏天,天真烂漫的小伙伴越不在意,总是活蹦乱跳地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我们喜欢昆虫——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蚂蚁、蚯蚓,此外还有河沟里的青蛙、泥鳅和鱼儿。邻家男孩阿钢弟专门疯跑到野外去逮蜻蜓,邻家小妹阿莲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着落在那上边……

双休日回家,经常听父亲唠叨——早年三伏天里,乡村间往往从水井里挑回冰凉冰冷的凉水,一大瓢凉水下肚,图的就是解渴、消暑、舒服啊。而现在没有水井了,改用自来水了。

当三伏遇上双抢,恐怕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了。“双抢”,即指农村夏天抢收庄稼抢种庄稼。“伏”,福也。只有经过了三伏天的酷热,才能有收获。正如一首歌所唱: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接下来的日子将越来越热,一些地方即将启动“烤肉模式”。真武者练筋骨,真修行者练心。令心不受气候条件的扰动,才是真境界。“心静自然凉”,尽量平静自己的心,保持着积极平和的心态,便可安心度夏。

在此,只愿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凉爽一夏,觅一心清净对抗这炎炎热浪。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