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茶淡饭

作者: 叶梓2021年10月23日生活随笔

粗茶淡饭,曾经是贫穷的象征,而现在,却成了人们向往的生活。为什么呢?

因为现在的人们大鱼大肉惯了,所以想回到粗茶淡饭的时代。其实,真正的粗茶淡饭并不是低配生活,而是要减少心底的欲望。现在,好多人的生活里,欲望多了,希望少了。所以,从古至今,一个人会过锦衣玉食的生活,不是真本领,真正的本领应该是会过粗茶淡饭的生活。而且,倘若把粗茶淡饭的生活过出意思来,那就是最大的本领了。一个人,能够粗茶淡饭,而且能安贫乐道,视富贵如浮云,一般都能过出人生的精彩。而且,追求粗茶淡饭,并非让你压缩生存空间,降低生活质量,而是在这个欲望不断扩张的世界里学会辨别、取舍以及放弃。

所以,见到赵之谦的这副对联时,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扫地焚香得清福,粗茶淡饭足平安。”

扫地,焚香,粗茶,淡饭,这简直就是神仙般的日子,远荣利,安贫素,在自己的世界里缓慢地过日子,这样的日子,才是自己的。

后来,读黄庭坚的诗集,他在《四休导士诗序》里对粗茶淡饭有这样的理解:“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可是,这在古代也许容易办到,但在这样一个雾霾蔽日的时代,每个人都被时光的洪流裹挟着走,要保持一份独立是有多么的难呢。就像有人感叹过的,一部高档手机有百分之七十的功能没有作用,一款高档轿车也有百分七十的速度都是多余的,但是,每个人似乎都在尽可能地高配着自己的生活。

有一年,我在苏州东山的三山岛小住了几日。这是浩渺太湖里的一个小岛屿,交通很不便利,坐半小时的船才能到达。岛屿上的生活,每天不是读书、写字,就是出门在青石板上散散步,和岛上的土著居民聊天,说说往日湖匪的故事。而每天的伙食不是湖里新捕的鱼,就是菜畦上刚刚摘来的青菜。这样的生活,没有汽车,远离股市,一定有人会大呼难以消化,但仔细一想,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又有什么不好呢?

美国著名作家斯蒂芬·金有一套别有见地的“小桌子理论”:他写作的时候,只需要一张小桌子,一平方米大小,学生桌模样。一盏台灯足以照亮桌面,上面摆放着稿纸或者电脑,再无其他。

可是,我们的身边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呢?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