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须炒米年味浓

作者: 韩启纲2021年12月19日心情文章

每年年关临近,我的家乡都要制作炒米,千百年来,春节吃炒米已成为那里一种乡风民俗。那儿制作炒米子与别的地方不同,与机器爆米花更是天壤之别,有一些绝技在里面:

制作炒米子的工序有20多道,完成需1个多月的时间,过程十分复杂。首先,选上等的糯米利用筛子筛选除去碎粒和原料中混杂的秕子、石块、铁屑等杂物;随后,用花生壳、油桐果壳、柏树枝等烧成灰加进水搅拌过滤,制作成草木灰水。把这些选好的糯米放在草木灰水中浸泡约72小时后,再将已经浸泡好的糯米用木甑子蒸熟,但不能蒸得开花过熟,蒸出来的糯米放在篾片编织的晒席上进行晾晒。晾晒分两道工序,首先在室内通风处晾放约数天,再将风干的糯米放在室外太阳下暴晒数日,直到其完全干透(称为阴米)为止,然后放在通风的地方收藏。待到腊月的日子,将阴米放入石臼中,脚踏尾端的驱动板,倾斜的石锤落下时砸在石臼中,来回千百次后舀出,用竹编簸箕去大糠,再用筛子去细糠,此后,它们距离成为炒米就差最后几道工序——炒了。我至今也弄不明白,糯米为什么要用草木灰水浸泡?糯米已经没有了外壳,为什么还要放到石臼里舂?这也许是孔老夫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教诲吧!吃不是随随便便的弄了吃,吃的就是那份心情,吃的是文化品位,所以即便是辛苦些,繁琐些,也是值得的。

制作炒米时要准备两口铁锅。先将阴米放在一口铁锅里慢慢搅拌加温待用,锅里的温度大约在100℃左右。另一口铁锅里放有用桐油或者菜油锻过的细河砂,在灶台旁用凳子支起簸箕。烧火前,把木柴劈成块,架在灶膛里,用松枝点燃将河砂烧热,待砂子达到一定温度后,再将事先温好的阴米放在铁锅中用特制的耙快速搅拌进行爆炒。砂子和阴米的容积比例为4:1~5:1。火的大小和烘炒时间是烘炒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火小了,阴米熟不透,散发不出来香味;火太大,又容易炒焦。约一两分钟左右,阴米逐步爆涨成原来体积的两至三倍,这时,随着乡人俚语称作炸虼蚤的噼里啪啦的声响,一锅炒米就算做成了,浓浓的年味儿也就闹出来了。炒好后,撮到筛子里将砂子筛出来倒回到铁锅里继续使用,即可得到干净而米粒完整的炒米。再撮一勺子温好的阴米,再炒……直到全部完工。加工好的炒米,洁白而圆润,米坚而不硬,像珍珠一样晶莹明亮,用口一咬,酥香可口,入嘴即化,唇齿留香。

炒米的吃法很随意。可以干吃,那真是“蓼花散畔轻盈意,炒米团边笑语亲”啦!如果喝汤、吃面时放上几把,既能夺油气,让人不感油腻,又绵绵爽口;或者添加白糖、熬化的熟猪油等倒入开水泡冲,立刻“斯须炒米满室香”,不一会儿更是“白云满碗花徘徊”了,是春节期间招待来访的亲友经济实惠的佳品;炒米又十分耐留,腊月炒后,直到次年夏秋季节仍然不变质变味,春耕春播农忙季节回家来不及烧火做饭,用开水冲泡一碗炒米,既解渴又充饥。更具有传奇色彩的是:炒米还和东坡年糕、东坡肘子一起成为“东坡美食三绝”呢!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