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赊店城墙记

作者: 郑长春2021年06月25日生活故事

漫步这个饱经沧桑的小镇,看遍老街旧庙、小桥流水,恐怕再也没有比登上一堵遍体鳞伤的城墙更撩人心魂了。

看吧,一条蜿蜒如龙的“庞然大物”横贯中原大地的潘河、赵河之畔,起伏挺立八公里,十八斤重青砖作地基,素土夯实的墙体外包青砖,飞檐挑角的城楼高高耸峙,拱式门洞深长两丈,城垣之上,每隔百步是两层高的炮楼,楼顶有望台,每隔五十步修一座更庵,每隔二十步围墙中间开设狼烟洞,每座城楼两边各筑一个“榆木喷炮台”,两边排放十多个“九节雷铁炮”,每隔五到十个城堞放一根丈长的“罐炮”和土炮“老白龙”。巍巍乎,固若金汤;悠悠然,如梦如幻。登墙四顾,远山近水皆在眼前,有风吹来,耳边隐约鼓角争鸣、杀声震天。更奇妙的是,这个在1965年才设县的小城,它原有的古城竟然拥有九座城门。

这就是号称“天下第一店”的赊店城墙。准确地说,这还不是一座气势壮观的城墙,而是一堵防水防匪的“寨墙”。比起雄踞八达岭的万里长城、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城墙,算是小巫见大巫。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别看这城墙并不高大逶迤,也不磅礴雄浑,但其功能一点也不比那些举世瞩目的“世界奇迹”逊色。

懂历史的人都知道,自古大凡筑城设垣处,要么军事要塞,要么政治中心,真正为一个贸易小镇挖沟建城的寥寥无几。尤其在中国,能够修建九座城门的,只有北京、南京、西安这些曾经的皇城,但远离大都市、偏安一隅的赊店古镇,却有和皇城一样的规制,实在是不可思议。

寻寻觅觅,最终一个“赊”字道出了心中想要的答案!历史上,社旗也叫“赊旗店”,简称“赊旗”和“赊店”。“赊”在汉语中的解释为“买卖货物时延期付款”。用这样一个字命名一个地方实在有点不可思议。不过,这有两重意思:一是东汉光武帝刘秀起义兵在当时的“永隆酒家”赊招牌旗作帅旗,二是此地曾长期作为“北走汴洛,南船北马,总集百货,九省通衢”的水陆码头。据说,赊店九座城门就是因刘秀亲封之故。

“依伏牛而襟汉水,望金盆而掬琼浆;仰天时而居地利,富物产而畅人和。”具有得天独厚优势的赊店,自明代中兴开埠立市后,因集市发展很快,鼎盛时,吸引了十六个省的商贾在此经商,镇内人口达十三万之多,山西榆次常家、祁县乔家均在此设立店铺,成为万里茶道的重要中转站。为方便客商往来,当时周围并未设城池。熙熙攘攘,这种开放式的商业活动一直延续到清朝咸丰七年(1857年)八月。此时,南方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正如火如荼,北方以张宗禹为首的捻军连年征战,他们逐鹿中原,攻入赊店,一把火将山陕会馆主建筑春秋楼烧毁,损失惨重。为保护集市安全,在赊店做生意的各商社士民才纷纷出资,匆匆环镇筑造一道土墙防线,“高三丈五、厚两丈五、顶面宽一丈三,城墙外沿筑五尺高掩体”,名为“赊旗镇安全寨”,推举山西富绅戴广兴为寨主。

咸丰八年春,土寨工程即将完成之时,因后赵河南侧施工难度大,进展慢,突然获悉捻军转战重来,寨局主持人果断采取措施,利用本镇木市场街卖木材的商户从南方运来的杉木篙筑成木寨,堵着未完工的缺口(后称“木寨口”)。这座寨垣,拆除木寨后,通过修改河道续建竣工。当时,南阳知府顾嘉衡来此视察,目睹城垣壮景,便兴致盎然,欣喜命笔,为各个城门题匾和对联,一时成为美谈。

此后,赊店城墙真应了顾老先生“扬武”“挹爽”“迎旭”“文明”的匾额寓意和美好夙愿,终因城池坚固,民众严密防守,先后阻止住了豫东多股土匪的侵扰和夏季洪水的暴涨。可惜,京汉铁路通车后,中原交通枢纽位置发生转移,而赊店作为驰名远近的商业重镇,军阀混战屡有争夺,至上世纪20年代逐渐沦为“满是尘土的小市镇”。抗日战争期间,赊店屡遭飞机轰炸,为便于逃生并不被占为据点,“市民只好忍痛自毁城垣”,古城墙只余水门口寨墙右侧百余米长。到1953年前后,因动工修建大型国家粮库需要,又有部分寨墙被拆除,1958年大炼钢铁,仅剩的几个城门楼也被拆除,所拆砖头全部砌成“小高炉”,所拆木材全部烧火炼铁。就这样,挺立数百年的赊店古寨墙,瞬间便成残垣断壁。

芳草萋萋,往事如烟。时隔数年,赊店为加快旅游建设步伐,将恢复古寨墙摆在了议事日程,并于2016年4月开工建设。这既是一项景观工程,也是一项防汛工程建设,总投资1.8亿元。经过能工巧匠们的日夜奋战,如今古城墙恢复项目一期工程已大功告成,气势不凡的八百米寨墙以及迎旭门、箭楼、烽火台在古镇东部拔地而起,并正式对外开放。

现在,人们攀行于此,近观远眺,想人生,思古今,鉴兴衰,每向前跨越一步,便是一次历史的检阅和思想的延展。我曾跟随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脚步,不止一次地踏上这些并不十分光滑的青砖,常常是内心热血沸腾。那些步履缓缓的人们,眼里闪烁着明亮的潮湿,默默地站立在一个个斑驳的垛口前,或举目远眺,或若有所思,感叹着一个民族的伟大与庄严,记录着一个古镇的繁华与没落,想象着一段历史的传奇与缤纷,思考着一个高深而浅显的道理:就赊店来说,城墙修得再高大厚实,也不过一堆土石垒起的“防御屏障”,随着时光流转,终会雨打风吹去,化为一处荒荒遗迹。而修在人们心中的“精神之城”、“文化之城”、“生态之城”,才是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希望工程”。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