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炊烟

作者: 季宏林2023年02月21日优美散文

故乡的炊烟,总是伴着日出日落的脚步袅袅升起,带着体温,带着生活的气息。

小时候,我家的老屋有三间房,我睡的那一间连着厨房。每天天蒙蒙亮,奶奶起床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生火做饭。当她擦亮火柴的瞬间,轻轻的"嚓嚓"声还是惊醒了我。我睁开惺忪的眼睛,瞥见奶奶端坐在灶下的一只小板凳上,火光映红了她那慈祥的脸庞,将她瘦弱的身影投在灰白的墙壁上,跟着火焰一起跳跃。不一会儿,厨间便弥漫起一阵烟雾,奶奶的身影渐渐地模糊起来。

当我再次醒来的时候,天已大亮,四周静悄悄的,只有锅里传来"突突"的响声,灶上升腾起一阵阵"白汽",屋子里散发着粥的香味。屋外,高高的烟囱里仍不时飘散出一缕缕青烟,飘过屋脊,越过树梢,消失在柔和的晨光里。

村子里,不论是土坯房,还是砖瓦房,无一例外的是,各家的房顶上都竖着一个高高的烟囱,有土坯砌的,也有砖块砌的。由于常年的烟熏火燎,烟囱的出口变得乌黑发亮。每到做饭的时候,各家的房顶上不约而同地升起炊烟,在村庄的上空飘散,汇成一片茫茫的云海。

乡下人家烧饭时常用稻草,等到了午收季节,各家开始改烧油菜秸秆、麦秸秆,它们的特点是,灰烬少、火头旺,就连燃起的炊烟也是特别地青,特别地轻柔。

夏日,灶底下如同蒸笼一般,做饭的人满头大汗,擦汗时不小心沾上烟灰,结果弄成了一张大花脸。冬天,厨房却是御寒取暖的好地方,孩子们常挤在灶门口取暖,还借机向灶膛里扔几个红薯。不久,灶底下便散发出诱人的香味。熟透的红薯,外焦里嫩,十分香甜,带着烟火的味道。

晴好的日子里,我去野外溜达,静静地看天空的流云,看远方连绵起伏的山脉,看村庄炊烟四起的样子。我想,在那炊烟升起的地方,总会有一个村庄,有着一个个温暖的家。坐在灶下的,或许是一个满脸沧桑的老人,或许是一个扎着头巾的主妇,或许是一个光着膀子的汉子。

儿时,我和小伙伴们疯玩时,往往会忘了时间,直到人家的屋顶上升起一阵阵炊烟,这才猛然想起,该到了回家的时候。有时,还未等我们跑回家,远远地就传来父母呼唤孩子们乳名的声音,在黄昏时分听起来格外悠长、动人。

长大后,我离开家的日子多了起来。每次踏上回家的路,当我远远地看见村庄上空袅袅升起的炊烟时,心里会觉得特别踏实、温暖,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因为我知道,那儿有我的亲人正期盼着我的归来。

后来,奶奶的头发白了,双眼也失明了,再也不能生火做饭。再后来,奶奶离开了人世。母亲接替了她,默默地坐在灶底下,延续着平淡的烟火岁月。

故乡,再也回不去的故乡,只能留在我的记忆深处,如同袅袅升起的炊烟,时常萦绕在我的心头。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