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食

作者: 李云门2020年07月04日散文随笔

旧年月,过年主要还是忙吃的;当然不是为了自己吃,而是为了过年摆供,为了过年之后招待客人。

过年要摆供,敬天地神灵。摆供需要倾其所有,用最好的东西。什么是最好的东西?普通的农家,当然无力准备三牲,大鱼大肉就是最好的。我们那一带的风俗,过年是要杀猪的。但到我记事时,杀猪已经少见。因为那时养猪必须卖给国家。如果自己杀了吃肉,就是不爱国,不仅要交屠宰税,还要受到惩罚。同时,有一笔账也是不能不算的:一头猪卖给国家,收入比在地里苦干一年还要多,所以即使国家不管,也没人舍得杀了吃肉。

而且,买肉是靠不住的。这不仅因为没有钱,更因国家供应太少。拿了肉票或介绍信,才能到供销社买肉,每人一斤或半斤;这显然不能满足招待客人的需要。因此,有那么几年,鸡鸭就显得尤其重要。国家不许百姓私自杀猪,却不限制杀鸡杀鸭。于是,年前杀上两只鸡,炖上一锅蘑菇,年后客人来了,也就不至于一桌子都是素菜。可惜的是,这条路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又行不通了,因为鸡鸭会跑到地里吃公粮,所以就成了“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了。记得“伤痕文学”兴盛之时,韩少功的《月兰》写过这样的悲惨故事。

没有鱼和肉,没有鸡鸭,豆腐的地位就突显出来。故乡的传统,过年要做豆腐。这习俗的形成,不仅是因需要,也为图个吉利,“豆腐”与“兜福”谐音,其中包含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期盼。豆腐做成之后,切出来的第一块是敬天地神灵用的。故乡大年夜敬天的供品中,豆腐与鱼、肉一样是不可少的。豆腐的成本不高,所以舍得让老婆孩子都吃一次。刚刚做出的热豆腐,蘸了韭花酱,味道特别好。

除此之外,还有几样东西是不可少的,比如馒头、年糕。馒头往往是蒸了一笼又一笼,大家庭往往是从一大早就开始蒸,一直蒸到深夜。蒸出的馒头凉透了,装进笸箩。年糕蒸出之后,更需凉透;待它变硬之后,才能一筐筐装进大缸。

此外需要做的,还有炸松肉、炸鱼、炸丸子。后来我在曲阜,才知道那一带把这个油炸的过程叫“过油”。好像无论是否需要,也无论是否有鱼肉可炸,哪怕是炸萝卜丸子,也要炸个满盆满筐。

这一切,都要在除夕的前一天完成。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