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哪里(十二)

作者: 立人[文集]2020年08月25日原创散文

第十二天:行知进退,坐忘浮沉

今天是2020年8月24日,相传禅宗五祖弘忍门下有七百余人,其中的高足名叫神秀。弘忍打算将衣钵传给神秀,命他念一偈言,讲讲他对禅宗宗旨的体认。神秀当众念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众僧听了,大都觉得比喻浅白而贴切,蕴含机趣。而当时五祖却半晌不做声。这时,一个苦役僧走了出来,对五祖说,请允许我也念四句偈语吧!大家都笑他自不量力。五祖见他不俗,便说,你念吧!那苦役僧不慌不忙地念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一听,大为吃惊,说:“念得好,这衣钵就传与你吧!”此人即六祖慧能。

这个故事广为流传,就我个人粗浅的理解而言,慧能幸得传承衣钵,是舍了神秀的“自我”境界而得了禅宗的“忘我”境界,神秀对禅宗的认识已然很优秀,但正所谓“执者失之”,“悟了同未悟,无心得无法”,只要无虚妄凡圣等心,本来心法原自备足。由此而言,“忘我”比“自我”更重要,就像“幸福”比“优秀”更重要一样!

“即使最优秀的人,活了一世,他又能懂得多少生活的绝对价值呢?”这让我不由联想起陶渊明笔下的“归去来兮辞”,“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尊崇着内心的向往,追寻着生活的绝对价值!

何谓“忘我”,我想起了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高山仰止”的风范,吾辈虽不能至,亦向往之。

“不喜不悲,尽善尽美”,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不由又想起肖川教授的一番话:“在我看来,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在自己的情怀里,为有价值的目标不懈的努力,‘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变乎荣辱之境’”。只有处于这样的境界中的人们,才能真正做到——经得起是非考验,守得住理想不变。

“己予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也愿“立于天地之间,尽人事;归于山水之中,乐天命!”看山眼明媚,听水心清脆!山水之韵,此韵天成也,咏而归;田园之乐,此乐天伦也,何乐而不为!。

作者立人的文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