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青年读书时

作者: 贾载明[文集]2021年11月26日原创散文

我庆幸自己在青年时代读到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书的情节是多么吸引人!从这时起。我也养成了背诵诗词和对词汇感兴趣的习惯。

“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这就是《三国演义》里的一首诗。那种意境和画面很美,刺激我当时就记下来了,直到现在还没有忘记。电视剧《三国演义》里杨洪基唱的那首雄浑、壮阔、悠远、苍凉而震撼观众的主题歌,也在看小说的时候就记下来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些横跨历史时空美丽的句子,能引发读者的无限思绪。当然,还有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那首诗,也令人终身不忘。当曹操手拿筷子,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就是你和我呀。”曹操这话一出口,刘备惊吓得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上。刘备心里害怕怕曹操知道自己是英雄,要与人家争天下,正在行使“韬晦”之计,过着种菜的生活。小说用诗概括了这个情节:“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吓人。巧借惊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曹操问刘备筷子为何掉了?恰好在曹操“说破”英雄那一刹那间,天空突然炸响惊雷。刘备说自己手中的筷子是被惊雷吓掉的。

当然,年轻时读小说主要是沉浸在故事情节里。只要是情节比较紧张和有悬念的长篇小说,就必然会进入如痴如醉的状态。初中快要毕业的时候,我借来《说岳全传》,在上课的时候,将书放在课桌下“二楼”上,埋着头看,被故事抓住了,头不知不觉长时间埋着。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的刘蔚青走来逮个正着。书被收了。这书是借的乡卫生院一个姓向的女医生的。一些日子后,向医生见我没有还书,便追问,同路的同学帮我回答:“书被刘老师收了。”向医生对我说:“你去给刘老师说,书是我的,要他拿给你。”我找了刘老师,书没有拿到。后来,是向医生亲自向刘老师索要,物才归了原主。据说,开头刘老师也不给,后来向医生生了气,还和刘老师争吵了几句。因为这次借书,我记下了向医生的模样,中年,略胖,个子不高,还吸烟呢!

因为看了些小说,在同学中做作文就冒出尖来。文化大革命时学校也要开“批林批孔”斗争会,我是写批判文章上台宣读的学生之一。有一次刘老师安排学生写作文,题目是记一个人。我的题目是:《记一个生产队的管水员》。信笔写去,没有尽头。该交作文了,我跟刘老师说,还没有写起。他对我说:“你继续写,完成后交来。”后来,竟将一个作文本写完。刘老师看了,并未表扬我,而是批评我的文章“宣扬个人英雄主义”。原来我的文章中有“匹马单枪,冲上前去”等突出“个人英雄”的话。不久,在早春里又写了一个作文,内容是写农民不惧寒冷,农业学大寨,改造土壤,开山打石,造梯田的事。背景为下雪之后。开头来了一段风景描写,其中有“一些不知冷的麻雀,来往飞翔,停在树上,喳喳直叫”等描写风景的语言。刘老师看了作文后,把我喊到办公室谈话,说我不该写风景,不该写树儿鸟儿,甚至还说:“你写麻雀不怕冷,是在影射农业学大寨的农民群众。”接着,刘老师在班上讲评我这篇文章。实际上是当作全班同学的面对我进行批评,向同学们讲的话就是给我谈的那些话。最后他还向同学们宣布:“贾载明是一个烂秀才!”于是,我这个“烂秀才”的“歪号”就在全校传开。现在想来,在那种政治气氛下,不能怪刘老师。

初中毕业了,就因为“派性”,公社的一些人卡住了我进进升学的门坎。只有弃笔扛锄头“修地球”了。愁愁苦苦,哀叹彷徨了好些日子。我选定学中医。当时盘算,学医有两个好处,一可以学技术,二可以学文化。中医必须首先将“药性”、“汤头”、“脉诀”熟读记诵。由读小说转到读无情节、无故事的枯燥科学技术文字很困难。当时痛下决心,再不看小说了!强制自己走进中医这座神奇的殿堂。我从“药性”开始,并弃易就难,即选最难背诵的药性反复强记。比较容易背诵的一种是:“人参甘,大补元,止渴生津养胃元”。比较难记诵的一种是:“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胃。”这叫“保元药性”,一共有四百多味。我就是背的这种药性诗。给自己规定的任务是,在劳动之余,抽时间每天背一味“药性诗”。看似容易,实则较难。难在巩固,要不断反复温习,直到在大脑里刻有“痕迹”为止。为了记读方便,我将“药性诗”写在手背上,甚至写在小腿上,在劳动中休息的时候瞧瞧记记。后来,我拜万县市中医校的牟之沛(又叫牟沛然)先生为师。提着见面礼去到他家。他当场对我测试,问了我的文化基础,又叫我写字。牟老师说:“基础还可以,字也还勉强。你和一般学医的应不一样,他们是从基础开始,你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那就先背‘杂症’。” 背“杂症”是学中医中比较难的一关。厚厚一大本,要我六个月背记完。我背记了五分之二,时逢招生制度改革,我考学走了。但对中医的兴趣未减,和牟老师时有通信。他在信中对我说:“你热爱中医很好,但医古文是一道铁门坎,翻不过这道门坎是学不好中医的。所以你应该爱好古典文学。”于是,我爱好文学的兴趣就这样被激发起来,直到现在仍未衰减。后来我读成都中医学院才知道,老师说得对,没有古文基础,怎么去读《黄帝内经》这部古老的医学经典呢!牟老师不仅是中医专家,还是书法家,篆、隶、真、草等各种书体皆通。给我的信都是毛笔书写,活脱遒劲,疏朗俊逸,行云流水,有王羲之之风骨,是很美的行书啊!现在我还保留着他给我的每一封信。

那时候的读书生涯回忆起来的确值得玩味啊,他竟然能改变人的生活道路!

作者贾载明的文集 欢迎投稿,注册登录 [已登录? 马上投稿]

阅读评论你的评论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好文章